<tr id="stl47"><source id="stl47"></source></tr>

<form id="stl47"><span id="stl47"><track id="stl47"></track></span></form>
<wbr id="stl47"></wbr>
    <form id="stl47"></form>
      <sub id="stl47"></sub>
        <tr id="stl47"></tr>
      1. <form id="stl47"></form>
        <form id="stl47"><th id="stl47"><noscript id="stl47"></noscript></th></form>

          <sub id="stl47"></sub><table id="stl47"><th id="stl47"><track id="stl47"></track></th></table>
            不銹鋼/碳鋼
            發布者:河南感應加熱設備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3-01-07 08:13:32  訪問次數:295

            為了消除復合界面的殘余應力,對復合1Cr18Ni9Ti/Q235A樣品進行了不同溫度和不同保溫時間的熱處理, 對復板厚度為&#61540; f=2mm、裝填比為R=1.20的樣品測量了焊接界面的顯微硬度。樣品經550℃保溫1h處理后,其顯微硬度曲線與常溫曲線相差很小,但是,在650℃和750℃保溫1h處理后的顯微硬度曲線明顯低于常溫曲線,說明熱處理有了成效。 
                對樣品進行了掃描電鏡分析,結果表明,不論是否經過熱處理,焊接界面兩側均有成分擴散,即Q235A一側有Cr、Ni成分,1Cr18Ni9Ti一側有Si、Fe成分;擴散程度與熱處理溫度關系不大,但與取樣位置有關:越遠離界面擴散成分的含量越少。說明界面兩側這種成分擴散是焊接本身產生的,與熱處理無關。當低于550℃時,即使在不銹鋼次表面也看不到碳的峰值;但在 650℃時,離界面更遠的過渡區也能看到很小的碳峰,說明碳鋼中的碳已擴散到不銹鋼過渡區,碳成分的這種擴散與熱處理溫度有關。  
                對常溫和550℃熱處理的碳鋼表層(近界面層)有嚴重變形引起的纖維狀組織和許多細小顆粒,心部組織為鐵素體加珠光體;不銹鋼界面為第二相點狀組織,心部為針狀組織。但經650℃處理的碳鋼樣品近界面區小顆粒組織消失(表示可能發生脫碳),晶粒變得粗大,心部組織仍為鐵素體加珠光體,但已看不到組織變形所產生的滑移線;而在不銹鋼界面則有大量的黑色小顆粒,可能是脫碳后形成的碳化鉻顆粒。750℃處理的碳鋼樣品表層金相與650℃相似,近界面區小顆粒組織消失的范圍擴大,晶粒也更加粗大;而其心部已變為板條狀馬氏體加塊狀鐵素體,估計發生了相變;不銹鋼表層及心部與650℃基本相同。 
                綜上所述,熱處理溫度低于550℃時,界面兩側近區顯微硬度沒有變化,Q235A鋼基本不脫碳;熱處理溫度高于650℃時,顯微硬度明顯降低,但Q235A鋼發生脫碳。因此,最佳熱處理溫度估計約為600℃。 
                不論復合板是否經過熱處理,界面兩側都有物質相互擴散,擴散程度與熱處理溫度關系不大,但與距界面的距離有關,越遠離界面擴散成分越少,擴散范圍一般為幾十微米。

          免責聲明:焊材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  
          国产www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