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能源安全形勢 構建中國能源安全版圖
未來十年,中國將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工業化將進入后期階段,城市化進入中期加速階段,與此同時,資
源環境約束強化,經濟發展受到更多制約條件。短期內,經濟增長還會依賴資源投入,因此,未來資源環
境消耗程度還將保持較高的水平,在全球資源供給偏緊和環境約束強化的背景下,保持國內經濟較快發展
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目前,中國的戰略短缺資源基本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嚴重短缺,主要依賴進口;二是不能滿足國
內需求,需要進口補缺;三是具有儲量優勢,但由于亂挖濫采、需求加大、大量廉價出口等導致潛在短缺
風險。
資源短缺、資源依賴是中國未來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當前,主要發達國家通過控制資源及能源的開采權
、定價權,以及運輸通道等方式依然對其全球供應產生重大影響。
未來十年全球資源爭奪將可能演變為常態化趨勢。盡管與過去幾十年間全球資源能源需求爆發式
增長相比,總體需求有所放緩,但對一些戰略資源的剛性需求還將持續增長,特別是各國對資源能源重要
性認識的不斷提升,全球資源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利用國外資源的風險和難度加大。
消費趨同正改變著全球資源的供求平衡,國家間的競爭將演變為資源特別是能源競爭。經濟性短缺、區域
性短缺導致的供給中斷以及需求型短缺將會不同程度的存在。考慮到未來全球經濟重心從發達經濟體向新
興經濟體轉移,全球經濟增長的人口基數變化和新興經濟體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將產生大規模的消
費及升級換代需求。因此,新一輪消費勢必推動對原材料等能源需求的上升。
經濟性短缺、區域性短缺、地緣政治導致的供給中斷或短缺以及需求型短缺將會不同程度的存在
。由于主要發達國家通過控制能源的開采權、定價權,以及運輸通道等方式依然對全球能源供應產生重大
的影響。面對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國際能源格局變化,未來中國必須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大能源發
展大局,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按照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觀,充分利用全球能源
資源,這是中國能源安全必須堅持的長期戰略,不但要“走出去”,也要“拿回來”,也就是要通過能源
資源勘探開發、貿易和科技合作,以及運輸管道建設、能力建設,建設完善的能源資源貿易基礎設施,真
正把能源“拿回來”,增強對國際大宗能源資源市場的影響力和定價權。
當前,世界能源版圖正在發生板塊裂變。近些年,隨著美國“能源獨立”戰略的有效推進以及“
頁巖氣革命”溢出效應的重大影響,美國出現了一些標志性的變化:美國石油需求從升轉降,已經徹底扭
轉了能源自給率下滑的態勢。
美國“能源獨立”的經驗表明,國內能源開發是保持能源安全相對獨立的重要基礎。中國應該深
化和加速資源外交,使資源外交成為國家實現全球資源戰略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對各種資源的需求不斷加大,美、日、歐等國擔心中國崛起,正以政治、經濟、法律、貿易保護、軍事等
各種手段阻礙中國突破能源資源瓶頸,獲取石油、鐵、銅等戰略短缺資源。中國如何與資源供應國強化經
貿聯系,建立一種資源體制,以便在全球能源資源供求關系緊迫的情況下能夠優先確保中國能源需求尤為
迫切。
當前,西方發達國家的能源資源外交戰略比較成熟,通過能源資源外交一方面確保國家獲得持續
、穩定、價格合理的資源供應,密切與能源資源輸出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動海外能源資源的
合作開發,實現能源來源多樣化。
因此,中國必須在更大范圍、更多領域中加強和深化能源資源外交以減少對抗和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