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工程機械主要產品保有量約為504萬~547萬臺。如此龐大的保有量、繁雜的種類,給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為這些設備提供強有力的包括保養、檢測診斷、故障排除、修復以及再制造在內的技術服務保障和支持。隨著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社會保有量的增加以及工程施工企業設備管理模式的變化,工程機械日常的保養、維護及維修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施工企業自己擁有、自己維護保養設備為主的階段逐步過渡到由工程機械制造商、租賃商、代理商、維修商、施工企業以及個體從業者提供服務的階段。
對于液壓挖掘機、裝載機、壓路機、叉車等量大面廣的機種,制造商普遍采取代理銷售、服務的形式,制造商不直接提供售后服務,一般通過代理商來提供。
對于產量相對不高的產品,諸如汽車起重機、全地面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臂架式混凝土泵車、瀝青混凝土攪拌站等機種,制造商一般都是通過廠家直銷來銷售產品,相應的售后服務也由廠家來提供。但近幾年,隨著產量和保有量的增加,廠家通過直銷來提供銷售和服務的模式開始受到挑戰,有的企業的銷售及服務團隊人數已經超過千人甚至更高。
從今后的發展來看,絕大多數的工程機械產品的銷售和服務都將通過代理商包括服務代理商來實現,只有部分產量不高、社會保有量不高、技術含量復雜的機種才由制造商直接提供服務。制造商在售后服務市場上更多的是扮演一個指揮者、游戲規則制定者以及協調者的角色。
在技術服務市場,代理商具有先天的競爭優勢。首先,客戶信息詳細并有先入為主的優勢,在提供技術服務之前,代理商與客戶已經形成了產品買賣的關系;其次,制造商在產品技術、人員培訓、配件供給等方面給予了代理商長期、專業的支持;再其次,術業有專攻,代理商技術服務人員專注于代理產品的技術服務,更熟悉代理產品,并且積累了豐富的故障診斷和排除經驗。
當前工程機械售后服務市場占有最高市場份額的是工程機械維修商。他們沒有制造商的技術和配件支持,主要為三包期外的工程機械設備提供技術服務。但他們是目前工程機械后市場最為活躍的技術服務者。
個體維修者也是技術服務市場一個客觀存在的群體。長遠上來看,隨著用戶群體觀念、規模的變化以及技術服務市場競爭的規范,一部分個體維修者將向專業維修商轉變,一部分將加盟代理商和維修商,其余的仍會在較長時間存在,但生存空間將逐步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