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城“飛”起來——對話中共綿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林書成
廣闊無垠、深邃神秘的天空,從古至今,引得多少人仰望、沉思。伴隨著我國低空領域的逐步開放,天空,作為一種珍貴的空域資源,再次走進世人關注的目光。
綿陽,坐落川西北,為“李白出生地·中國科技城”,是黨的好干部蘭輝同志的故鄉。全市幅員2萬平方公里,轄9個縣市區、總人口545萬,城區面積107.5平方公里、總人口114萬。這是一座光芒耀眼的城市,擁有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等多塊“國字號”金牌,是全國首批“三網融合”試點市、“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市、“智慧城市”試點市,國家重要的電子信息科研生產基地,更是被黨中央、國務院命名的中國唯一科技城,被譽為“西部硅谷”、“富樂之鄉”。
近年來,受地方政府和民間資本的追捧和青睞,我國航空產業發展風起云涌、熱度高企,低空經濟在曙光中已顯現璀璨未來。綿陽立足實際、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面發力通航產業,成為川西北航空領域一支迅速崛起的生力軍。值此全國上下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之際,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共綿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林書成。
記者:通用航空產業是21世紀最富潛力的朝陽產業之一,隨著我國低空經濟大門徐徐開啟,通航產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綿陽在發展通航產業方面具備哪些基礎和優勢呢?
林書成:通航產業是21世紀最大的一塊產業蛋糕。在低空空域尚未完全開放的大背景下,綿陽在發展通航產業方面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無可比擬。
就科研實力而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等18家國家級科研院所,以及西南科技大學等14所高等院校,在綿陽安營扎寨、潛心發展幾十年,建立起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研究中心13個,擁有兩院院士25名、吸引專業人才21.7萬人。目前,綿陽城區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工程師,人才密度在西部首屈一指,綿陽發展通用航空的智力源泉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產業基礎上講,綿陽擁有長虹、九洲等多個生產航空設備的“大塊頭”企業,以及綿陽特飛、岷山實業等諸多科技型“小巨人”企業,特別是九洲空管系統和岷山發動機,技術先進、全國領先,為通航飛機制造提供了最為重要的“大腦中樞”和“心臟動力”。從相關配套來說,綿陽現有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綿陽分院、南郊機場等多個培訓場所。僅飛行學院年飛行時間就達7萬余小時、畢業學生300余名,已先后為國內有關單位輸送航空人才近萬人,成為我們培養飛行、空地勤、維修養護等通航專業人才的重要搖籃。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作為一座被科技托起的工業城市,綿陽完全具備發展通航產業所需基礎條件,別的地方有的我們全有,別的地方沒有的我們也有。壯大通航產業,我們不存在“等米下鍋”的問題。
記者: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通航產業被國內很多省市視為轉型升級的著力點,那么綿陽在發展通航產業方面有些什么具體規劃?取得了哪些突破性進展?
林書成:轉型升級有兩條路,一條是傳統產業的提升,另一條是新興產業的崛起。作為中國產業發展中一塊待開墾的“處女地”,通航產業當仁不讓地成為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在放手擁抱低空經濟春天的進程中,有著先天資源稟賦的綿陽可謂起得早、走得快。
我們專門成立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通航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去年12月24日,成功舉辦通航產業發展研討會,一大批黨政軍領導、專家學者、企業老總云聚綿陽,為綿陽“飛翔夢”問診把脈、繪制藍圖、規劃遠景。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組建公司、新建機場、發展園區、壯大產業”的總體規劃開展工作,力爭盡快建成立足四川、輻射西部、影響全國的通航基地。
具體來講:組建公司,就是整合長虹、九洲、富臨等企業資源,購置直升機、公務機等多種機型,組建1至3家通用航空公司,提供客貨運輸、應急搶險、旅游觀光等服務。新建機場,就是引進戰略合作投資商,在北川共建通航機場。擇期啟動平武、三臺等縣級通航機場建設,構建通航機場網絡。發展園區,就是在北川建設一個涵蓋通航機場、生產園區的通航產業園,滿足旋翼通用航空器起降,推動生產基地、民航學校、通航公司向園區集聚,解決“車與路”的問題。壯大產業,就是以九洲、長虹、新晨動力、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等企業、院所為依托,大力發展機載電源、精密部件、飛機發動機等配套產業,努力實現通航飛機“綿陽造”,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目前,北川通航產業園部分配套建設全面動工,通航機場完成規劃選址,多家國內外知名航空企業有意來綿發展,綿陽通航產業發展大幕已徐徐拉開。
記者:通航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極,很多地方認為抓住了通航產業熱點就抓住了經濟發展的興奮點。那么具體到綿陽這樣一個正處于加快發展關鍵期的城市來講,將會產生哪些深遠影響?
林書成:通航產業猶如一條光彩奪目的項鏈,它串起的珍珠除了航空運營之外,還涉及精密制造、先進材料、電子信息等多個產業。據估計,未來五年,中國通航產業將達到千億行業規模,形成萬億行業拉動。作為一座潛力無限的“富礦”,于綿陽而言,發展通航產業具有做大“體量”、增強“體質”、 提升“體能”的獨特功效。
可以說,通航產業是轉方式調結構的一劑良藥。通用航空分支多、鏈條長,涉及90多個行業,牽引50多個工業門類,無論從促進綿陽傳統產業“換血”轉型,還是推動“綿陽制造”向“綿陽創造”演進升級,都具有極大地推進和引領作用。通用航空在應急救援方面展現出無可替代的優勢和能力。綿陽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平武、北川等山區,地面交通條件較差,應急救援通道不暢,發展通用航空將極大提升我市災害應急救援、勘察監測水平。尤其能最大程度激活做大我市旅游業。作為九環線上的一顆明珠,綿陽比鄰九寨、黃龍,擁有王朗、虎牙、涪江六峽等獨特自然風光,通航產業在我市“落子布棋”,將為綿陽旅游開辟多條“空中走廊”,形成“水中游、天上看、地上行”的立體觀光模式,成為我市經濟版圖上新的“增長極”。
記者:作為西部區域性中心城市,綿陽已經擁有四川第二大民航機場,目前正加快發展通航產業,有沒有考慮過構建航空經濟圈?
林書成:綿陽是四川第二大城市,我們已經構建起了“鐵公機”三位一體的綜合交通網絡。特別是綿陽南郊機場,對雙流國際機場發揮著重要補充輔助功能,目前通航城市達到22個,年客運總量近百萬人次。我前面講到的綿陽在發展通航產業方面的戰略構想和創新做法,實際上是構建區域性航空經濟圈的前期布局和基礎工作。作為四川省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構建航空經濟圈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民心所向,必將對建設西部經濟文化生態強市產生強大的推動力。
下一步,我們打算在積極推進南郊機場搬遷新建,加快開通新航線、著力培育新客源同時,分“四步走”加快構建航空經濟圈。第一步,盡快在區域通航產業領域搶灘登陸,占據制高點、打響第一槍,迅速做大綿陽通航產業品牌。接下來,就要抓緊建設集通航制造、研發、運營、培訓于一體的高端產業園區,形成航空產業發展的強大“引力場”,吸引更多優質元素向綿陽集聚。下一步,規劃建設集通航客、貨運,通航制造業、綜合服務業、物流配送、商務餐飲、住宅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及配套服務于一體的臨空經濟區,不斷擴大綿陽通航產業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最后,我們將發揮綿陽通航產業和民航機場的強大優勢,依托覆蓋全省乃至全國的通航機場網絡逐步構建起區域性的航空經濟圈。
記者:近年來,隨著國家批準中航工業綿陽航空發動機試驗基地建設立項以及“航空城”的正式啟動,綿陽與中航工業的合作不斷加強,取得了可喜成績。您對雙方進一步加強交流、深化合作有什么展望?
林書成:綿陽,是中航工業集團重要的研發生產基地。近年來,中航工業先后在綿陽布局了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航空城”、配套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重大項目,大力推動高端特鋼等關鍵合作項目,為綿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去年11月,左鳴董事長來綿考察,我們進行了全面深入、富有成效的交流。今年,我們專程到北京拜會左鳴董事長,達成多個合作意向,雙方合作正朝著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不斷邁進。
新形勢下加快航空產業發展,推動綿陽國家科技城建設實現戰略性突破,離不開中航工業集團的大力支持和特殊關愛。我們相信,通航產業的井噴時代即將到來,綿陽必將成為放飛航空夢想的樂園、發展低空經濟的熱土,科技城必將迎來一飛沖天的發展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