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才能讓我們的產品完全國產化”成為業界不斷努力的方向。即便是在近兩年里,新能源行業由盛轉衰,絕大多數制造企業面臨生存危機的時候,多數企業仍然咬緊牙關,沒有在技術研發上松勁。
繼續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引進產業的層次有所選擇。高度關注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承接適宜我國發展的產業移入,使其發揮 最大正面效應,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向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轉型。
跨國公司向移入區轉移的技術往往是已經成熟 的技術,而不是其擁有的最先進、最具競爭力的技術。此外,一些跨國公司具有把產業移入區視為其生產或銷售地的傾向,在加強移入區產業研發能力方面缺乏積極 性,控制“所有權優勢”,阻礙子公司企業技術學習過程的進一步深化和溢出,不利于移入區企業吸收、改進技術或者進行自主創新,與產業移出國在技術上保持級 差。由于跨國公司偏好進入市場集中度較高的產業,并且產業移入區的企業往往落后于跨國公司,目前國際投 資的主要投資方式—跨國并購有可能導致產業移入國企業大面積退出市場競爭,并進而出現跨國公司壟斷市場取代以往的行政壟斷、地區壟斷的局面,這不利于我國 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容易與發達國家在產業上出現級差。
從而推動產業比較優勢的轉移升級為資本和技術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并使我國向其他欠發達地區產業轉移進而促進本國產業結構升級,提 升我國在基于產業價值鏈的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同時,隨著先進產業的移入,跨國公司可以通過技術轉移、技術擴散和技術創造三種方式提升我國的技術創新,使原 有產業發生“升級轉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