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今年1至11月我市產銷汽車2.84萬輛,同比增長4.7%,比上半年增速回落7.2個百分點;汽車及零部件增加值18.74億元,同比增長20.2%,比上半年增速回落3.47個百分點。
上半年,“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給隨州汽車工業帶來了明顯拉動,但汽車行業歐2轉歐3的排放標準,對隨州汽車產業造成影響。歐3成本費用高、申報時間長,產品目錄減少,產量下降。如力神公司原有產品目錄327個,現僅有176個,原月均產量100輛,現50輛。全市17家具備資質的汽車企業,以及與之生產、銷售等實行“五統一”的其他50多家企業,產銷都在增長,但增速慢于預期。
我市汽車及零部件出口主要到俄羅斯、中東、非洲和拉美,目前這些出口市場都受到影響。齊星公司去年出口1000萬美元,今年計劃出口4000萬美元,因危機影響,實際出口3000萬美元。雙龍、程力、楚勝、江南等骨干企業,外貿出口雖比上年有所增加,但與齊星一樣,比預期目標都有一些差距。
金融危機導致外需外貿下降,第三季度我市出口交貨值增速57.4%,比二季度降6.6個百分點;11月份增速39.8%,比10月份降6.2個百分點。內需也隨之減少,產品價格下降,如11月份全力公司鑄件噸價比上月降100元,楚威公司配件每架降300元,大力公司汽車均價由28萬元降為25萬元。
內外“交困”,但隨州汽車行業仍克難攻堅,負重奮進。12月中旬記者走訪雙龍、齊星公司了解到,他們努力“轉危為機”,利用訂單減少時間,加大員工培訓、技能比武、投資研發,尋求發展機遇;研究開發非洲、中亞等局部市場。大多企業都在苦練內功,蓄勢待發。
業內人士認為,要加大對汽車產業的投入,建好龍頭企業;加大融資,解決企業資金困難;有關部門要制訂扶持政策,如對相關稅費依法減免緩,支持企業渡過難關;汽車企業要繼續加強與高校聯手,加大科研力度,創新產品;少數難以維持的企業,宜及早聯合重組,尋求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