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安徽省環保廳與安徽省監察廳共同舉行新聞通氣會,通報了安徽省鉛酸蓄電池企業檢查及整改情況。
在全省97家鉛酸蓄電池企業中,已有26家被關閉或拆除,55家停產整改,13家在生產,有3家鉛酸蓄電池企業在建,其中有2家現已停建。在9家再生鉛企業中,已取締關閉4家、停產整改4家,現在處于在生產狀態的僅有1家。去年,泗縣、懷寧兒童血鉛超標事件發生后,安徽省接連組織開展鉛酸蓄電池企業專項整治。今年1月和6月,安徽省環保廳先后兩次對各市涉鉛企業整治情況進行督查督辦。
近期,為汲取浙江省臺州市、德清縣和廣東省紫金縣血鉛超標事件教訓,安徽省環保廳再次緊急對全省40家鉛酸蓄電池企業和5家再生鉛企業進行檢查,同時向16個有鉛酸蓄電池企業的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發出《重大環境安全隱患督辦告知函》,提請各市對涉鉛企業實行包保責任制,每個企業確定一名政府或部門負責人包干,確保企業按要求取締關閉到位、停產整改到位。
通氣會上,安徽省環保廳還通報了淮南市通霸蓄電池有限公司及安徽永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兩家鉛酸蓄電池企業環境違法情況。
據通報,淮南市通霸蓄電池有限公司年產30萬KVAH牽引型礦用防爆電源裝置及礦用防爆鉛酸蓄電池項目環評報告表于2008年7月編制,2008年10月9日由淮南市環保局審批,項目于2010年11月8日通過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再生產過沖中,酸霧一級吸收設施收集的廢酸直接排入車間廢水收集溝,未收集單獨處置,二級吸收塔運行不正常,塔內水位低于進氣口,且未開啟噴淋設施;未按國家環保要求建設危險廢物貯存場所,大量鉛渣、廢極板等危險廢物存放于車間未及時清理入庫,危險廢物管理臺帳不規范,未按要求填寫、運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擅自建設2臺電熔鉛爐用于熔鑄鉛零件,未報批環評文件,集氣罩過高未密封不能有效收集鉛煙;鑄板機集氣罩未密封;灌粉車間鉛塵“跑、冒、滴、漏”現象嚴重;鉛粉機未安裝鉛塵收集處理設施,排氣筒不規范;主要生產設備(鑄板機、涂板機、合膏機等)數量與驗收時不符等諸多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安徽省環保廳根據檢查情況責令該企業停產整治,根據要求拆除、整改或完善相關職務措施和手續,并限2011年10月底前整改完成并通過安徽省環保廳、安徽省監察廳組織的整改驗收。
安徽永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與去年泗縣開發區內造成周邊居民血鉛超標一企業近一墻之隔的鉛酸電池生產企業,在去年居民血鉛超標事件發生后,該企業不但不吸取教訓,現仍在違法生產。
在安徽省環保廳檢查中發現,該企業未按省環保廳環察函〔2011〕37號和宿州市環保局環監察函〔2011〕8號下發的停產整治通知要求,未經市環保部門同意,自2011年1月25日起,擅自恢復生產,至安徽省環保廳2011年5月17日和5月24日現場檢查時,仍在違法生產;環評及批復的年產99萬套極板生產線項目至今未建設,已建成投產的年產96萬只密封鉛酸蓄電池項目多建7臺充電機、1套配酸系統;500米衛生防護距離內有敏感點:廠內辦公樓有30名職工長期居住,廠界南約300米處有14戶民宅及一個小型養豬場。
安徽省環保廳根據檢查結果,責令該企業停產整治,并責令該企業按照環評及批復要求建設和完善生產和污染防治設施,嚴格落實衛生防護距離要求。按照整改要求整改完成并經宿州市環保局預驗收同意后,方可進行試生產。同時要求該企業限2011年9月底前整改完成并通過安徽省環保廳和安徽省監察廳組織的整改驗收。
為始終保持對鉛酸蓄電池企業整治的高壓態勢,安徽省政府目前已將鉛酸蓄電池生產、組裝,再生鉛,鉛鋅礦采、選與冶煉,鉛合金生產與加工,以鉛為主要原料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調整由省環保部門審批,嚴格環境準入,并建立定期檢查和報告制度,千方百計排除涉鉛企業環境隱患,確保群眾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