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的發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耙斗裝巖機行業的的事故發生,一般來說,主要我們認真學習安全操作,注意細小環節都是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
當事故發生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又該如何注意避免事故的發生呢?
現象:自制的料車,裝運36根鋼梁,超載,上坡時在距坡地3米處滑落,捆扎不牢固。
分析:班組長在安排此項任務時,沒有交代怎么安全高效的完成工作方式方法;現場監督不到位;沒有或者已經制定物料運輸制度,但現場落實制度沒有到職工的具體操作行為中來。
現象:放炮員的起爆鑰匙和自己的多個金屬鑰匙配掛在一起。
分析:操作人員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一個隨意行為會引起嚴重后果,如果起爆時,金屬鑰匙接觸正負接線柱會引起超前起爆。區隊安全技能教育不到位,現場管理人員知識儲備和責任心不強。
現象:人員行走在軌道中心,手插口袋。
分析:行走站立不達標,沒有意識到摔倒和軌道來車的危險,加強安全宣傳教育。
現象:皮帶機頭機尾滾筒嚙合部位護欄設施不全。
分析:忽視設備安全管理最基礎的防護措施(封閉不安全部位或部件)安全防護欄。技術管理人員的責任心要加強。
現象:敲幫問定工具不符合要求,用洋鎬、釬桿、錨桿等物件。
分析:太短,人員不能站在安全范圍內操作,或太重
現象:用“倒鏈”吊起減速機,重物不落地,檢修
分析:對重物落地砸傷操作者的危險認知不足,干活隨意性,現場監督不到位
現象:綜掘機后20米不加裝閉鎖護欄。
分析:綜掘機工作時,司機閉鎖護欄,阻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用很簡單的防護措施解決問題,F場還有很多的此類現象,只要發動職工群眾,現場發現問題,開動腦筋,制作硬件措施,此類難題就可迎刃而解,關鍵是“刃”誰來設計誰來制作并應用到現場發揮保護作用。
現象:支架的壓力現場檢測不到位。
分析:要保證在支護牢固可靠的區域作業,支架壓力的班中檢查并記錄不可忽視。
現象:小絞車鋼絲繩鉤頭安全質量不合格。
分析:加強鋼絲繩操作者的技能培訓。絞車鋼絲繩經常用纜夾和卡蘭連接到運輸器的接頭上(桃形環),標準做法是繩卡(U型卡頭)應在鋼絲繩長頭一端, 繩卡要一順排列,應將U 形環部分卡在繩頭的一面,壓板放在主繩的一面。繩卡間距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6倍,使用時,要把U形螺栓擰緊,直到鋼絲繩被壓扁1/3左右為止。由于鋼絲 繩在受力后產生變形,繩卡在鋼絲繩受力后要進行第二次擰緊,以保證接頭的牢靠。如需檢查鋼絲繩在受力后,繩卡是否滑動,可采取附加一安全繩卡來進行。安全 繩卡安裝在距最后一個繩卡約500mm左右,將繩頭放出一段安全彎后再與主繩夾緊,這樣如卡子有滑動現象,安全彎將會被拉直,便于隨時發現和及時加固。
現象:移動壓風機機身油污橫流
分析:設備維修保養制度沒有落到實處,各級責任層層落實關鍵是要動手實做。沒有意識到空壓機爆炸危害的嚴重后果。油污在高溫下會產生積碳和霧狀可燃可爆油蒸汽,在環境適當時會發生高溫高壓爆管和爆炸事故,傷及操作者。
以上的事故現象只是表面,現場立即整改只是治標不治本,沒有從更深層面挖掘管理的根本原因。要用系統的分析,找出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而并不是找出個人失 誤,進而將問題歸咎于某個人。希望區隊班組管理人員多從管理上下功夫,加強技能教授和現場監督檢查指導幫扶,循序漸進從職工的操作行為點滴做起,消除思想 認識淺區和不遵章行為,把企業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到每個操作者的實際行動中,職工安全高效標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