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013年年報披露與2014年一季報披露一起落下帷幕。值得關注是,在紛紛交上了盈利的年報“成績單”的同時,不少上市鋼企一季報中披露的業績卻迅速“變臉”!蹲C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24.380, 0.00, 0.00%)iFind數據統計發現,去年年度業績實現盈利的29家上市鋼企中,10家今年一季度報虧,占比逾三成。
鋼鐵業遭遇最困難春天
多家鋼企一季報“變臉”
日前,來自中鋼協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粗鋼產量為2.02億噸,同比增長2.37%;同期,國內鋼材價格持續回落,同比大幅下降。一季度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鋼材結算價格每噸同比下降368元,降幅10.14%。
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表示,一季度,國民經濟增速放緩,鋼材消費屬于淡季,但是鋼鐵產量仍然增長,庫存大幅上升,鋼材市場供大于求的形勢更加嚴峻,造成鋼材價格持續下滑,全行業處于嚴重虧損狀態。今年的一季度是進入新世紀19.23, 0.00, 0.00%)以來鋼鐵行業最困難的一季度。
這一境況從上市鋼企一季報大面積“變臉”中也可見一斑。僅看賬面數據的話,2013年上市鋼企業績起色明顯。年報數據顯示,33家上市鋼企中,僅有5家在2013年虧損,相比上年同期虧損面大幅縮小。然而,2014年一季報顯示,虧損面再度擴大,共有13家鋼企報虧,占比近四成。其中,從年報到一季報,包括馬鋼股份(1.55, 0.00, 0.00%)、山東鋼鐵(1.53, 0.00, 0.00%)、韶鋼松山(1.69, 0.00, 0.00%)等在內的10家鋼企的業績出現“變臉”,大幅由盈轉虧。
最典型的就是馬鋼股份,該公司在2012年報虧38.63億元;2013年年報扭虧,實現1.57億元的正的凈利潤。然而,今年一季度,公司再度報虧4.46億元,虧損額同比增加 0.61 億元。對于虧損的原因,公司稱主要系下游需求增速放緩,鋼材市場供求矛盾加劇,鋼價持續下跌所致。而細究馬鋼股份2013年年報也可以發現,公司當年大幅扭虧主要靠的是出售非鋼資產和降本增效等措施的助力,而并非鋼鐵主業經營狀況有了根本好轉。
對此,興業證券(8.62, 0.00, 0.00%)在昨日發布的分析報告指出,雖然2013年行業盈利有所回升,但并非主要來源于鋼鐵主業,調整固定資產折舊和資產交易等因素對行業凈利潤貢獻明顯。
長江證券(9.46, 0.00, 0.00%)分析師王鶴濤亦認為,2013年鋼鐵行業盈利實現低位小幅反彈,主要是由于扭虧壓力下鋼企普遍成本管控和降本增效力度。然而,需求增速繼續回落導致近兩季度凈利潤持續惡化,再次表明,需求才是決定鋼鐵等中游制造業盈利波動的根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