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產品、流程滿足品質要求的能力,從而提升產品品質水平,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不斷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的一個過程。
品質改進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古語:“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詮釋。品質改進需要遵循PDCA循環原則,即策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置(Act)。PDCA四個階段內容如下:
第一階段是策劃:制定方針、目標、計劃、管理項目等;
第二階段是實施:按計劃實地去做,去落實具體對策;
第三階段是檢查:把握對策的效果;
第四階段是處置:總結成功經驗,實施標準化,然后按標準化進行。對于未解決的問題,轉入下一輪PDCA循環中解決。
下面,我們將四個階段分解為若干個步驟,最常聽到的有“七步法”,即:
1、選擇課題。通常會從質量、成本、交貨期、安全、激勵、環境六個方面選題,亦稱QCDSME。
2、掌握現狀。我們通常會從人、機、料、法、環、測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在調查時一定要遵守“三現”原則,即:現場、現物、現實,反映到現場解決問題的必要性。
3、分析問題原因。這是一個設立“假說”和驗證“假說”的過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增加5Why方法,找到根本原因。
4、擬定對策并實施。通常講對策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去除現象(應急對策),例如進行挑選等動作;第二種是預防性對策,即會規范流程和文件,并固化,防止此類問題再次發生;第三種是隔斷因果關系。
5、確認效果。通常我們會使用圖表(最常見是查核表)將采取對策前后的品質指標值、成本、交期等進行比較,從而確定有效性。
6、防止再發生和標準化。即將有效措施和對策標準化,納入文件規范,防止再發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運用到5W1H,即What((做什么)、Why(為什么做)、Who(誰做)、Where(哪里做)、When(何時做)、How(如何做),讓對策能夠落地。
7、總結。對此次活動中做得好的提出表揚,對不足的地方或遺留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思考下一步如何做。
針對以上七個步驟,賽特電池小編援引業內專家表示第三個步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共同做好品質改進,從而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