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ATT蓄電池廠家直銷
G-BATT蓄電池性能的日常檢查: G-BATT蓄電池銷售熱線:13716679180
防范勝于救災,盡早發存電池存在隱患,將斷電災害消除在未發生時,要比制定應急方案更為有效。INNET BCSU-240C系列是一款功能全面、操作簡易的電池監測管理系統。其主要功能有:實時顯示電池的總電壓、總電流、每節電池的電壓、 溫度、最高4節單體電壓、最低4節單體電池、電池的工作狀態等信息;多種異常報警功能:總電壓異常、電流異常、溫度異常、單體電壓異常、內阻異常、模塊通訊異常、浮充電壓異常等報警;自動識別電池組的工作狀態,顯示電池處于:浮充、放電、均充等狀態;充放電過程數據存儲記錄功能:能自動記錄8次10小時以上的電池充放電數據;內阻測試及數據記錄:只要電池處于放電狀態,立即測試每節電池的內阻數據;記錄并存儲蓄電池在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異常事件上,能查詢30次歷史報警和實時報警功能;實時監測,發現落后電池,提前預報蓄電池失效趨勢等。
G-BATT蓄電池性能維護的重要性:
閥控式密封蓄電池盡管有突出的特點,如:在正常情況下無酸霧逸出、可以和主機同屋布放、適合分散供電、車載電源等,但在生產制造、運行維護等方面尚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閥控式密封蓄電池有兩種:一種是采用超細玻璃纖維隔膜的閥控式密封蓄電池(AGM);一種是采用膠體電解液的閥控式密封蓄電池。它們都是利用陰極吸收原理使電池得以密封的。所以,在AGM電池的隔膜中必須有10%左右的隔膜空隙,對膠體密封蓄電池而言,灌注的硅溶膠變成凝膠后,骨架要進一步收縮,硅溶膠的黏度應控制在10左右,使凝膠出現裂縫貫穿于正負極板之間?障痘蛄芽p是給正極板析出的氧氣提供到達負極的通道。在AGM電池生產中灌注電解液過多則不利于氧氣在陰極的再化合,灌住電解液過少將會造成蓄電池內阻增大;而在膠體電池生產中,若硅溶膠的黏度過高即加入硅溶液量過大,將會造成凝膠出現裂縫過大,增大電池內阻,反之,則不利于氧氣在陰極的再化合。因此,閥控式密封蓄電池對生產工藝要求十分嚴格。閥控式密封蓄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和無法添加蒸餾水,因而電解液均勻性較差,失水是提前失效的重要因素。所以它對工作環境、溫度、浮充電壓、充電電壓有嚴格的要求。
G-BATT蓄電池正確的使用方法:
1、蓄電池長久不用,它會慢慢自行放電,直至報廢。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應啟動一次汽車,給蓄電池充電。另一個辦法就是將蓄電池上的兩個電極拔下來,需注意的是從電極柱上拔下正、負兩根電極線,要先拔下負極線,或卸下負極和汽車底盤的連接,然后再拔去帶有正極標志(+)的另一端。蓄電池有一定的使用壽命,到一定的時期就要更換。在更換時同樣要遵循上述次序,不過在把電極線接上去時,次序則恰恰相反,先接正極,然后再接負極。2、蓄電池的蓄電量可以在儀表板上反映出來。當電流表指針顯示蓄電量不足時,要及時充電。有時在路途中發現電量不夠了,發動機又熄火啟動不了,作為臨時措施,可以向其它的車輛求助,用其它車輛上的蓄電池來發動車輛,將兩個蓄電池的負極和負極相連,正極和正極相連。3、電解液的密度應按照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按照標準進行相應的調整。4、在虧電解液時應補充蒸餾水或專用補液,切忌用飲用純凈水代替,因為純凈水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對蓄電池會造成不良影響。5、在啟動汽車時,不間斷地使用啟動機會導致蓄電池因過度放電而損壞。正確的使用辦法是每次發動車的時間總長不超過5秒,再次啟動間隔時間不少于15秒。在多次啟動仍不著車的情況下應從電路、點火線圈或油路等其他方面找原因。6、日常行車時應經常檢查蓄電池蓋上的小孔是否通氣,倘若蓄電池蓋小孔被堵,產生的氫氣和氧氣排不出去,電解液膨脹時,會把蓄電池外殼撐破,影響蓄電池壽命。
1 )調整整流器輸出電壓至保護低壓值(如 46V ),使所有后備電池組直接對實際負荷進行放電至整流器輸出電壓保護設置值。由于現網系統設備絕大多數電池配置后備供電時間為 1 ~ 4h ,放電電流大,應考慮電池組至設備供電回路壓降及設備低壓工作門限,以及保證系統供電安全,在線評估式放電其調整整流器輸出電壓不允許過低(如 46V ),放電深度有限,對實際負載的放電時間掌握比較困難,評估電池容量難以準確,對電池性能測試有不確定因素存在,從而對保持電池組活性這一放電測試目的難以達到維護預期工作效果; 2 )如果兩組電池都有失容或欠容、落后等質量問題,當其放電至整流器輸出保護值的時間,不易被維護人員及時發現,此時可能后備電池容量所剩無幾,存在高風險。在此情況下,此放電方式比離線放電方式安全性更低; 3 )由于放電深度有限,對保持電池組的活性這一放電測試的目的無法達到,更為關鍵的是在全容量放電的實踐中我們經常發現有些電池組在放電前期表現正常,但到中后期,有些落后電池才開始逐步暴露出來。這一部分落后單體,于此放電方式的深度不夠而沒有被發現。所以我們稱此放電方式為在線評估式,它只能大致評估電池組性能,或檢測此電池組可以放電至此保護電壓的時間長短,而無法進一步檢查除此時間外究竟還能放電多長時間; 4 )組間電池放電電流不均衡。各組電池將根據自身情況自然分攤系統的負荷電流來放電,落后電池組,內阻大,分攤電流小,而健康電池組,內阻低,分攤電流大,造成某些落后電池因放電電流不夠大而無法暴露出來的現象,達不到我們進行放電性能質量檢測目的。
得到試驗數據后,最感到驚異的是:充入電量的多少幾乎與充電電壓無關。很多人認為充電電壓低電池會充不滿,電池會提前鹽化報廢,特別是在冬季氣溫較低的時候。而這次試驗正好是在冬季,水溫只有5℃,試驗的中心電壓值是44V,上下偏差1V,相對誤差是2.3%。在用43V和45V充電的情況下,充入電量和放出電量相差無幾,與大家公認的看法大相徑庭,試驗是用的同一組電池,同樣的充、放電條件,輪番做同樣的測試,實驗數據重復同樣的規律,可排除偶然因素干擾,試驗數據是準確可信的。從電池充電原理上看,只要充電源電壓高于電池端電壓,都會給電池充電,一直到電池中的活性物質轉換完成。充電最高電壓,也就是充電電源開始由恒流區轉變到恒壓區,這種轉變是由電池自身充入電量多少、活性物質反應了多少決定的,充電電壓的高低,僅是能進行電化學反應的條件,只要高于電池開路電壓就會給電池充電,多少物質能參與反應由電池自身決定。從這個思路理解,就不難得出,充電電壓高低對電池容量沒有多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