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果殼活性炭市場價格
凈水活性炭
凈水活性炭主要用于城市生活飲用水、純凈水、蒸餾水、超純水等制造設備的填裝、脫氯、降油凈化及各種工業污水深度凈化處理。凈水系列活性炭多選用椰子殼為原料,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精制加工而成,產品具有孔隙結構發達,強度高,雜質含量低,顆粒度適當,阻力小,易于再生等優點。對水質凈化有極好的效果,它不但能除去異臭異味,提高水的純凈度。對水中各種雜質如氯、酚、砷、鉛、氰化物、農藥等有害物質也有很高的去除率?蓮V泛用于裝填各類大、中、小型凈水器。
1、粒度:采用一套標準篩篩分法,求出留在和通過每只篩子的活性炭重量,表示粒度分布。采用優質木屑、椰殼等為原料,經粉碎、混合、擠壓、成型、干燥、炭化、活化而制成。分類簡介乙烯脫鹽水(精制填料)——乙烯裝置2 分類簡介 對NO、NOx等有害氣體的吸附——鍋爐尾部煙道
凈水活性炭的吸附原理
用活性炭濾料吸附法凈化水就是利用其多孔性固體表面,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機物或有毒物質,使水得到凈化。研究表明,活性炭對分子量500-1000范圍內的有機物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钚蕴繉τ袡C物的吸附受其孔徑分布和有機物特性的影響,主要是受有機物的極性和分子大小的影響。同樣大小的有機物,溶解度越大、親水性越強,活性炭對它的吸附性越差,反之,對溶解度小,親水性差、極性弱的有機物如苯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等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
催化劑載體(鈀、鉑、銠等)——苯乙烯、連續重整裝置⑶ 1518~1593年,中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提及用于治;⑤可回收有用物質,例如用活性炭處理含酚廢水,用堿再生吸附飽和的活性炭,可以回收酚鈉鹽。適用性:①氣相吸附; ②有機溶劑回收(苯系氣體甲苯、二甲苯、醋酸纖維行業中的丙酮回收) ;③雜質和有害氣體去除,廢氣回收; ④煉油廠、加油站、油庫過量汽油回收。按原料來源分破碎型煤基顆;钚蕴考嬗形⒖缀椭锌祝晒┒喾N目的的應用。褐煤基或椰殼基的粒狀活性炭與粉狀炭一樣具有相同的微孔和中孔結構;钚蕴康募夹g指標非常重要:活性炭產品的性能指標可分為物理性能指標、活性炭化學性能指標、顆粒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標。三種性能指標對活性炭的選擇和應用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钚蕴恐饕锢硇阅苤笜擞校盒螤、外觀、比表面積、孔容積、比重、目數、粒度、耐磨強度、漂浮率等。
凈水活性炭的應用領域
凈水活性炭可廣泛用于化工、電子、醫藥、印染、食品及生活用水、工業用水、溶液過濾、吸附凈化、除雜,也可用于工業廢水深度凈化。可有效除去臭味、氯、氰及多種重金屬離子等有害物質和脫色。凈水活性炭一般為柱狀顆粒,比表面積大,微孔發達,機械強度高,吸附速度快,凈化度高,不易脫粉,使用壽命長。
凈水活性炭的技術參數
型號 |
粒度 Size |
碘值 mg/g |
亞蘭甲mg/g |
灰份% |
堆積重 g/L |
強度 % |
水份 % |
2J 1.5 |
Ф1.5 |
≥850 |
≥130 |
≤8 |
-500 |
≥90 |
≤5 |
2J 2.5 |
Ф2.5 |
≥700 |
≥100 |
≤8 |
-500 |
≥90 |
≤5 |
PJ 8x30 |
8x30 |
900-1050 |
150-200 |
≤15 |
400-500 |
90-95 |
≤5 |
PJ12x40 |
12x40 |
900-1050 |
150-200 |
≤15 |
400-500 |
90-95 |
≤5 |
PJ30x100 |
30x100 |
900-1050 |
150-200 |
≤15 |
400-500 |
90-95 |
≤8 |
FJ 200 |
200 |
900-1000 |
140-180 |
≤18 |
|
|
≤10 |
FJ 325 |
325 |
900-1000 |
140-180 |
≤18 |
|
|
|
⑶ 1518~1593年,中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提及用于治病;活性炭過濾器是將水中懸浮狀態的污染物進行截留的過程,被截留的懸浮物充塞于活性炭間的空隙。濾層孔隙尺度以及孔隙率的大小,隨活性炭料粒度的加大而增大。即活性炭粒度越粗,可容納懸浮物的空間越大。其表現為過濾能力增強,納污能力增加,截污量增大。同時,活性炭濾層孔隙越大,水中懸浮物越能被更深地輸送至下一層活性炭濾層,在有足夠保護厚度的條件下,懸浮物可以更多地被截留,使中下層濾層更好地發揮截留作用,機組截污量增加。對NO、NOx等有害氣體的吸附——鍋爐尾部煙道活性炭、磺化煤、沸石、焦炭等都是水處理常用的吸附劑,活性炭經過活化后碳晶格形成形狀和大小不一的發達細孔,大大增加比表面積,提高吸附能力。活性炭的細孔有效半徑一般為1-10000nm,小孔半徑在2nm以下,過渡孔半徑一般為2-100nm,大孔半徑為100-10000nm。小孔容積一般為0.15-0.90mL/g,過渡孔面積一般為0.02-0.10mL/g; 大孔容積一般為0.2-0.5mL/g。2 分類簡介 6 檢測與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