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煤炭大企神華集團已悄然取消了按月度最低價進行結算的政策,恢復到之前的每周按當期價格進行結算,同時停發貧瘦煤,這是其明顯漲價的策略。
面對煤炭價格逐漸企穩回升的態勢,未來我國煤炭行業的走勢如何,一直“跌跌不休”的煤炭價格是否開始全面上漲?能否再續過去10年黃金期的神話?
降價幅度整體減緩
10月9日海運煤炭網指數中心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9月25日至10月8日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為530元/噸,下跌1元/噸,跌幅為0.19%,同比下跌17%。
本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的運行結果表明:價格持平、上漲和下降的港口規格品數量所占比重分別為45.8%、37.5%和16.7%,表明該地區動力煤交易價格整體上呈現“穩中趨升”態勢;9個價格上漲港口規格品中的8個來自5000大卡和4500大卡兩種低熱值動力煤,其交易價格的上漲趨勢更為明顯。
煤炭行業專家李學剛分析認為,“慣性”因素是導致本期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千克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繼續小幅下行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一些積極因素正在促使本期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降幅繼續收窄甚至反彈:第一,主要煤炭企業由“降價促銷”轉向“主動提價”;第二,動力煤期貨成交價格提高了現貨價格回升的預期;第三,低熱值動力煤資源已經出現偏緊跡象;第四,主要港口的煤炭庫存水平趨于合理。
政策利好促企業減產發力
對煤炭行業來說,利好政策還在持續發力。在國家層面,“調結構、穩增長”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穩步發展,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6%,遠遠好于預期,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煤炭行業的回暖。
地方層面上,對煤炭行業利好的消息也是不斷。早在7月份,省政府便出臺“煤炭經濟20條”,近期的部分政策也提到要暫停提取煤炭企業兩項煤炭資金和減少交易服務費用。
此外,每年的年底,隨著供暖季節的到來,煤炭都會迎來一個短暫的銷售“陽春”期,這無形之中也會幫助煤企消去庫存,增加銷售量,進而拉動煤炭價格回升。
同時,煤炭企業自己也沒有閑著,F在許多國有煤企都在加大改革重組力度,在大力推廣應用機械化和智能化設備、提升采煤機械化水平、提高工效、降低噸煤成本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從而增加抗御風險和盈利水平。
價格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現在的種種跡象表明,煤炭行業開始回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盡管如此,下行的壓力依然存在,我國煤炭行業要想真正好轉,不僅有待時日,還面臨諸多不利因素的制約。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一組數據幫助我們看清了當前的煤炭形勢:上半年我國煤炭需求增速繼續放緩。據初步測算,上半年全國煤炭消費量19.3億噸,同比增長1.8%,增速比2012年回落1個百分點,比2011年回落7.6個百分點;預測我國煤炭需求仍將繼續保持低速增長,煤炭去產能、去庫存的壓力依然很大。
此外,我國新的煤炭產能逐漸形成并開始大量釋放。前幾年,大規模煤炭固定資產投資已形成新的產能,主要產煤省(區)通過資源整合和技術改造使一大批礦井陸續進入了投產期而形成新的產能釋放加快,預計2013年新增煤炭開采能力將達到4億噸,由此進一步加大了煤炭市場產能過剩的壓力。而一些原先的產能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限制,一些國有煤炭企業雖然也喊著要控制產能、減少產量,但由于固定成本高、就業壓力大等原因,非但沒有減產,反而通過增產來化解煤價下跌、成本升高的壓力。
而國家節能減排、控煤力度的加強對煤炭市場產生的負面效應同樣不可小覷。據了解,我國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試點即將啟動,京冀津、長三角和山東城市群將成為首批“試水”地區,這必將進一步壓縮煤炭的消費需求。
“雖然煤炭市場暫時表現良好,但是未來煤價仍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有關業內人士分析后謹慎提醒,部分煤種價格呈現不同幅度的上漲,給長時間下跌的煤市帶來了一絲價格反彈的希望,但這種價格企穩的趨勢并不能夠長期保持;伴隨著下半年煤炭進口量的增加,市場或將呈現出供需總量寬松、結構性過剩的態勢,煤價下跌壓力不減,要想再回到以前的黃金期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