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7075/6061無縫鋁管、設備7075/6061無縫鋁管、軸承鋼如何退火:等溫退火實驗,分析各階段工藝參數對球化效果的影響。奧氏體化溫度過高時,易出現粗大的碳化物;隨保溫時間的增加,粒徑分布趨于均勻;隨等溫溫度的升高,碳化物平均直徑逐漸增大,溫度過低時易出現桿狀碳化物;等溫2h時碳化物平均直徑達到最大,但分布較為均勻。硬度與球狀碳化物的平均直徑呈反比。確定優化的等溫退火工藝為加熱至800℃、保溫5h,隨爐冷卻至720℃等溫2h,緩冷至650℃空冷。在此工藝下,碳化物得到充分球化,且尺寸分布均勻。(5)對不同控軋控冷工藝的GCr15軸承鋼進行等溫球化退火,分析原始組織對球化效果的影響。終軋后水冷至680℃,試樣碳化物球狀度較好,尺寸分布均勻,平均直徑為0.32μm。在790-870℃之間,隨變形終止溫度的升高,二次碳化物析出量先降低再升高,珠光體片層間距逐漸增大;隨冷卻速度的增加,二次碳化物由網狀分布轉變為半網狀分布,最后彌散析出,珠光體球團直徑和片層間距逐漸減小;終冷溫度為600℃時,珠光體球團較為致密,在晶界處為半連續的碳化物網狀結構;終冷溫度升高到700℃時,組織為典型的片層狀珠光體結構,晶界處的網狀碳化物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