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閥的工作原理及分類溢流閥的用途定壓溢流作用:在定量泵節流調節系統中,定量泵提供的是恒定流量。當系統壓力增大時,會使流量需求減小。此時溢流閥開啟,使多余流量溢回油箱,保證溢流閥進口壓力,即泵出口壓力恒定(閥口常隨壓力波動開啟)。全保護作用:系統正常工作時,閥門關閉。只有負載超過規定的極限(系統壓力超過調定壓力)時開啟溢流,進行過載保護,使系統壓力不再增加(通常使溢流閥的調定壓力比系統最高工作壓力高10%~20%)。作卸荷閥用作遠程調壓閥作高低壓多級控制閥作順序閥用于產生背壓(串在回油路上)。1、直動型溢流閥1)、錐閥式直動型溢流閥錐閥式直動型溢流閥錐閥式直動型溢流閥。錐閥2的左端設有偏流盤1托住彈壓彈簧5,錐閥右端有一阻尼活塞3(阻尼活塞一方面在錐閥開啟或閉合時起阻尼作用,用來提高錐閥工作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用來保證錐閥開啟后不會傾斜)。進口的壓力油(壓力為P)可以由此活塞的徑向間隙進入活塞底部,形成一個向左的液壓力F=P·A(A為活塞底部面積)。當作用在底部的液壓力F大于彈簧力時,錐閥閥口打開,油液由錐閥口經回流口溢回油箱。只要閥口打開,有油液流經溢流閥,溢流閥入口的壓力就基本保持恒定。通過調節桿4來改變調壓彈簧5的預緊力Ft,即可調整溢流壓力。錐閥開啟后,(5-21)式中,K、X0分別為彈簧剛度和預壓縮量(m);G為閥芯自重(閥芯垂直放時考慮自重,水平放時不考慮自重)(N);Ff為閥芯與閥套間的摩擦力(方向與閥芯運動的方向相反)(N);F5為穩態液動力,由于阻尼活塞與錐閥連接處為錐面,且與錐閥對稱,因此在錐閥開啟時進油流與出油流的穩態液動力相互平衡,所以F5=0;Fj為射流力,在錐閥端部的偏流盤上開有一個環形槽,用以改變錐閥出流口的液流方向,產生一個與彈簧力方向相反的射流力,當通過溢流閥的流量增加時,雖然因為錐閥閥口增大引起彈簧力增加,但由于與彈簧力方向相反的射流力同時增加,結果抵消了彈簧力的增量,即。 考慮到F5=0和Fj=Kx,則式(5-21)變成(5-22) 由式(5-22)可知,這種閥的進口壓力P不受流量變的影響,即P不受閥口開度x大小的影響。被控壓力P變很小,定壓精度高。2)、球閥式直動型溢流閥 球閥式直動型溢流閥球閥式直動型溢流閥。它也有一個阻尼活塞3,但與錐閥式結構不同,活塞與球閥1之間不是剛性連接,而是通過阻尼彈簧4使活塞與球閥接觸(活塞兩端的液壓力平衡)。由于活塞的阻尼作用,可使始終與活塞相連接的球閥運動平穩。(Pa)(5-23)式中,A為球閥座孔面積(m2);K1、K2分別為主彈簧2和阻尼彈簧4的剛度(N/m);x10、x20分別為主彈簧2和阻尼彈簧4的預壓縮量(m);x為球閥開口量(m)。由式(5-23)可知,由于增加了阻尼彈簧,相當于主彈簧的剛度增大了K2、預壓縮量減小了K2x20/K1,有利于提高閥的靜特性。 2、先導型溢流閥由主閥和先導閥兩部分組成。先導閥類似于直動型溢流閥,但一般多為錐閥(或球閥)形閥座式結構。主閥可分為一節同心結構、二節同心結構和三節同心結構。先導型溢流閥先導型溢流閥。由于主閥芯6與閥蓋3、閥體4與主閥座7等三處有同心配合要求,故屬于三節同心結構。壓力油自閥體4中部的進油口P進入,并通過主閥芯6上的阻尼孔5進入主閥芯上腔,在油閥蓋3上的通道a和錐閥座2上的小孔作用與錐閥1上。當進油口的壓力p1小于先導閥調壓彈簧9的調定值時,先導閥關閉,而且由于主閥芯上、下兩側有效面積比(A2/A1)為1.03~1.05,上側稍大,作用與主閥芯上的壓力差和主閥彈簧力均使主閥口閉緊,不溢流。當進油壓力超過先導閥的調定壓力時,先導閥被打開,造成資金油口P井主閥芯阻尼孔5、先導閥口、主閥芯中心孔至閥體4下部出油口(溢流口)O的流動。阻尼孔處的流動損失使主閥芯上、下腔中的油液產生一個隨先導閥流量增加而增加的壓力差,當它在主閥芯上、下作用面上產生的總壓力差足以克服主閥彈簧力、主閥自重G和摩擦力Ff時,主閥芯開啟。此時進油口P與出油口(溢流口)O直接相通,造成溢流以保持系統壓力。二節同心先導型溢流閥二節同心先導型溢流閥的結構,其主閥芯為帶有圓柱面的錐閥。為使主閥關閉時有良好的密封性,要求主閥芯1的圓柱導向面和圓錐面與閥套配合良好,兩處的同心度要求較高,故稱二節同心。主閥芯上沒有阻尼孔,而將三個阻尼孔2、3、4分別設在閥體10和先導閥體6上。其工作原理與三節同心先導型溢流閥相同,只不過油液從主閥下腔到主閥上腔,需經過三個阻尼孔。阻尼孔2和4只主閥下腔與先導閥前腔產生壓力差,在通過阻尼孔3作用于主閥上腔,從而控制主閥芯開啟。阻尼孔3還用以提高主閥芯的穩定性。溢流閥進出口壓力為 (Pa)(5-24) 式中,Ac為先導閥座孔的面積(m2);Ky、Kx分別為主閥和先導閥彈簧的剛度(N/m);y0、x0分別為主閥和先導閥的預壓縮量(m);y、x分別為主閥和先導閥閥口的開度(m);Ff為主閥與閥體間的摩擦力(N);G為主閥芯自重(N)。
卸荷溢流閥.*在蓄能器或高低雙壓泵回路中,使泵在最小負載下工作.卸荷閥是在一定條件下,能使液壓泵卸荷的閥。 卸荷閥通常是一個帶二位二通閥(常為電磁閥)的溢流閥,功能是不卸荷時用作設定系統(油泵)主壓力,當卸荷狀態時(靠二位二通閥動作轉換)壓力油直接返回油箱,油泵壓力下降至近似為零,以實現一些回路控制和提高油泵壽命,減少功耗。在回路中屬于并入回路的。減壓閥用于調整執行元件所需壓力,是串聯在回路中的,一般不能互換使用。功能卸荷溢流閥的主要功能是自動控制泵的卸荷或加載。鑒于卸荷溢流閥的功用,要求卸荷壓力與加載壓力之間存在一定差別。差值過小,則泵的卸荷與加載動作過于頻繁;差值過大,則系統壓力變太大。加載壓力與卸荷壓力的差值是卸荷溢流閥的重要性能指標,一般加載壓力為卸荷壓力的85%左右。其性能與溢流閥相同。卸荷溢流閥的主要用途:a.蓄能器系統中泵的自動卸荷及加載;b.高低壓泵組合中大流量低壓泵的卸荷。選用卸荷溢流閥主要用于裝有蓄能器的液壓回路中,當蓄能器充液壓力達到閥的設定壓力時自動地使液壓泵卸荷。閥中有內裝單向閥防止蓄能器中的帶壓油液倒流。此時由蓄能器維持對系統供油而泵卸荷,從而收到節能效果。當蓄能器中油液壓力降至到閥設定壓力地85%左右時,閥又復載,液壓泵恢復向蓄能器充液。這種閥也可以用于雙泵高低壓回路。低壓時兩個泵同時向系統供油,高壓時此閥使大泵卸荷并把它與高壓部分隔開。用于蓄能器地閥與蓄能器之間地壓降不得超過設定壓力地10%。外泄式閥泄油口背壓不得超過設定壓力地2%。設計多路組合換向閥,由于結構緊湊,便于集中操縱,油路短,壓力損失小等優點,在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多執行元件的液壓系統中廣為應用.多路組合換向閥又經常與單向閥、液控單向閥、全閥等組為一體,因此除了其換向功能之外,還具有使系統限壓、卸荷、執行元件的鎖位等功能,特別是卸荷功能尤為重要.在農業機械中,特別是聯合收割機中,普遍使用多路組合換向閥,各執行元件間斷工作,液壓系統經常處于卸荷狀態,卸荷性能的好壞對系統影響較大,如果卸荷壓力高,能量損失大,系統溫度升高,甚至使系統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對其卸荷性能進行分析,并合理地設計卸荷閥.
加工定制否類型比例閥材質球墨鑄鐵型號EFBG-03/06/10-125-C/H品牌潤聯適用范圍液壓機械產品別名電液比例控制閥適用介質油品適用溫度60(℃)公稱壓力21(MPa)公稱通徑8(mm)裝形式板式
DA...30/型閥是先導控制的卸荷溢流閥。它的作用是當蓄能器工作時,使油泵(在蓄能器系統),或者是使高壓泵工作、低壓泵卸荷(在高低壓泵系統)。該閥用板式連拉,有三種調壓范圍。 這類型閥主要由先導閥、主閥和單向閥組成。DA10型的單向在主閥體內,DA20和DA30型的單向閥在主閥底部的底板內。 P腔壓力油經單向閥流到A腔,同時通過作用在導閥上的閥芯上,又通過阻尼器流至主閥芯的上腔,并且經過阻尼器作用在錐閥芯上。當系統壓力超過彈簧調定值定時,錐閥芯被打開,先導油經先導閥的彈簧流到回油腔(T腔)控制油經過阻尼器和在主閥芯上產生一個壓降使主閥芯被打開,壓力油從進油口(P口)流到時出油口(T口)。 當主閥芯打開時(P品流向T口),由于A腔壓力油作用在閥芯和單向閥上,也使錐閥芯打開,同時將單向閥關閉,完成從P口流向A口切換到P口流到T口。 從P口到T口切換到P口到A口: 由于導閥上的閥芯的面積比錐閥芯的面積大17%。所以閥芯上的作力也比錐閥芯上的作用力大17%。 如果系統的壓力低于它相對應的切換壓力差時(低于彈簧調定的壓力值時,彈簧將錐閥芯關閉,讓主閥芯上腔建立起壓力,將主閥芯關閉了P口到T口,又重新打開單向閥使壓力油從P腔流到A腔,實現P到T切換到時P到T。眾所周知,液壓系統一般由能源部分(液壓泵與原動機的統稱)、控制部分(方向控制閥、壓力控制閥及流量控制閥等各類液壓控制閥的統稱)、執行器(液壓缸、液壓馬達及擺動液壓馬達的統稱)和輔助部分(蓄能器、油箱、過濾器,壓力表及壓力開關、管件等的統稱)四個部分組成。液壓控制閥(簡稱液壓閥)在液壓系統中的功用是通過控制調節液壓系統中油液的流向、壓力和流量,使執行器及其驅動的工作機構獲得所需的運動方向、推力(轉矩)及運動速度(轉速)等。任何一個液壓系統,不論其如何簡單,都不能缺少液壓閥;同一工藝目的的液壓機械設備,通過液壓閥的不同組合使用,可以組成油路結構截然不同的多種液壓系統方案。因此,液壓閥是液壓技術中品種與規格最多、應用最廣泛、最活躍的部分(元件);一個新設計或正在運轉的液壓系統,能否按照既定要求正?煽康剡\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采用的各種液壓閥的性能優劣及參數匹配是否合理。一、對液壓閥的基本要求動作靈敏、使用可靠、工作時沖擊振動小。液流通過時壓力損失小。密封性能好。結構緊湊,裝、調節、使用、維護方便、,通用性和互換性好。二、液壓閥的選型要點 1、概述選型要點。液壓閥是任何一個液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選型合理與否,對整個液壓系統有工作可靠性、制造經濟性、維護方便性等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2、按系統的托動與控制功能要求,合理選擇液壓閥的機能和品種,并與液壓泵、執行器和液壓輔件等一起構成完整的液壓回路與系統原理圖。 3、根據系統工作壓力與通過流量(工作流量),并考慮閥的類型、裝連接方式、操縱方式、工作介質、尺寸與重量、工作壽命、經濟性、適用性與方便性、貨源及產品歷史等,從相關設計手冊或產品樣本(型錄)中先取。三、公稱壓力與額定流量和選擇各液壓控制閥的公稱壓力和額定流量一般應與其工作壓力和工作流量相接近。對于可靠性要求較高的系統,閥的公稱壓力應高出其工作壓力較多。一般而言,閥的公稱大于或等于系統工作壓力是比較全與合理的選擇。系統工作流量若與閥的額定流量接近,顯然是最經濟,合理的匹配;如果額定流量小于工作流量,則易引起液壓緊和液動力,并對閥的工作品質昨生不良影響。對于系統中的順序閥和減壓閥,其工作流量不應遠小于額定流量,否則易產生振動或其他不穩定現象。對于流量閥,應注意其最小穩定流量。液壓閥的實際工作流量量系統中油路的串、并聯有關:串聯油路各處流量相等;同時工作的并聯油路和流量等于各條流量油路之和。此外,對于采用單活塞桿液壓缸的系統,要注意活塞外伸和內縮時的回油流量的不同:內縮時無桿腔回油與外伸時有桿腔回油的流量之比,與兩腔面積之比相等。四、裝連接方式的選擇由于閥的裝連接方式對液壓裝置的結構形式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選擇液壓閥時應對液壓控制裝置的集成做到心中有數。例如,采用板式連接液壓閥因閥可以裝在油路板或油塊上,一方面便于系統集成液壓裝置設計合理,另一方面更換液壓閥是示需要拆卸油管,裝維護較為方便;如果采用疊加閥,則需根據壓力和流量研究疊加閥的系列型譜進行選型。五、操縱方式的選擇液壓閥有手動、機動、電動、液動、電液動、氣動等多種操縱方式,各種操縱方式的物點與適用的場合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六、工作介質的選擇液壓閥對工作介質的要求,通常與液壓系統對工作介質的要求相同。而液壓系統的工作介質目前多采用石油型液壓油(機械油、汽輪機油、普通液壓油及專用液壓油)和難燃型液壓油(水包油乳液、油泡水乳液及水乙二醇液和磷液等),工作油液的一般要求與選擇依據。擇液壓油液要考慮的素有:工作環境(易燃、毒性和氣味等)、工作條件(黏度、系統壓力、溫度、速度)、油液質量(物指標、相容性、防銹性等)和經濟性(價格、壽命等)。上述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液壓油液的黏度。盡管各種液壓元件產品都指定了應使用的液壓油液,但考慮到液壓泵是整個系統中工作條件最嚴峻(不但壓力、轉速和溫度都較高,而且液體在被泵吸入和由泵出時受到剪切的作用的部分,所以通常可根據泵的要求來確定液壓油液的黏度及牌號在液壓控制裝置的集成中,要用到裝液壓閥的油路板、集成塊、疊加閥組的基塊(底板塊)、裝插閥的集成塊等專用或通用的輔助件。閥塊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裝各種液壓閥。每一閥塊的上面裝一個閥;閥的兩個側面是塊間或塊與其他輔助件間的連接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