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是發生化學反應時生成了不溶于反應物所在溶液的。從字意上理解就是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去除。污水中的懸浮,可以這是一種物理,簡便易行,效果良好,是污水處理的重要技術之一。
根據懸浮的性質、濃度及絮聚丙烯酰胺凝性能,沉淀可以分為:自然沉淀,絮凝沉淀,區域沉淀。域沉淀的懸浮顆泣濃度較高(5000mg/L以上),顆粒的沉降受到周圍其它顆粒影響,顆粒間相對位置保持不變,形成一個整體共同下沉,與澄清水之間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與污泥濃縮池中均有區域沉淀發生。
絮凝沉淀是顆粒物在水中作絮凝沉淀的。在水中投加混凝劑后,其中懸浮物的膠體及分散顆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狀體且在沉降中它們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不斷變大,沉速不斷加。懸浮物的去除率不但取決于沉淀速度,而且與沉淀深度有關。地面水中投加混凝劑后形成的礬花,生活污水中的有機懸浮物,活性污泥在沉淀中都會出現絮凝沉淀的現象。
缺點
污水處理劑的缺點
在網上看到很多關于聚丙烯酰胺作為的好處,很少提到關于聚丙烯酰胺在廢水處理應用的缺點,
通過網友評論,筆者發現聚丙烯酰胺做為污水絮凝劑的主要缺點有以下三類
1、會使水的COD和氨氮含量
2、鹽度會加 丙烯酰胺有毒 聚丙烯酰胺毒性相對較低
3、加量大的時候的粘度會加。使用量的話,效果又不好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加量。
聚丙烯酰胺用于污水處理時主要用于絮凝沉淀,廢水中只需投加少量的聚丙烯酰胺產品即可以排水中的懸浮物,使更清澈,如果聚丙烯酰胺投加量過大會廢水,流動性減弱,擁擠堵塞排污管道。 這是在使用中常遇到的問題。
絮凝劑的分子、分子結構與形狀及其所帶基團對絮凝劑的活性都有影響。
一般來講,分子量越大,絮凝活性越高;線性分子絮凝活性高,分子帶支鏈或交聯越多,絮凝性越差;絮凝劑產生菌處于后期,細胞表面蔬水性強,產生的絮凝劑活性也越高。
盡管聚丙烯酰胺作為絮凝劑的缺點有很多,但并不影響其作為目前用量 多佳廣的絮凝劑產品之一,聚丙烯酰胺具備超高分子量結構和投加量低,處理單位體積污水成本較低等優點,在沒有出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絮凝劑產品之前,聚丙烯酰胺無疑很具有前景的絮凝劑產品。
2016年,在利好政策密集出臺刺激下,環保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市場呈現火爆態勢。圓滿收官之后,2017年能否再度延續綠色創新低碳發展熱潮,哪些細分領域或將迎來挑戰和機遇?
低碳發展熱潮或延續 2017環保產業發展預測 隨著2016年的圓滿收官,人們對2017年環保行業發展的期待也日漸強烈。今年,是否還會繼續延續去年的綠色創新低碳發展熱潮呢?是否環保領域還會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一同預測下2017年環保圈即將迎來的四大發展預測。 綠色金融繼續迎風成長 隨著國內綠色金融體系頂層設計的明晰化,未來幾年將迎來綠色金融發展的黃金時期。2016年1月,興業銀行發行了境內首批綠色金融債券ABS,實現了國內綠色金融債券從制度框架到產品發行的正式落地。綠色債券的推出不僅順應政策和經濟發展需要,也能提升銀行中長期項目放貸能力,體現了金融服務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 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建成系統、有效的綠色金融體系,通過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幾倍乃至十幾倍的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推動綠色金融領域的合作以及我國產業結構改革升級。 期間,建設綠色金融體系或將實現兩個目標:一是提高綠色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和融資的可獲得性,二是降低污染型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和融資的可獲得性。簡而言之,就是要為綠色項目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同時讓污染項目變得融資難、融資貴,以此改變投資結構,使資金轉向更為綠色的行業。 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將繼續成為時代發展主題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國人的生產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人口逐年增多,但人均資源消費需求與資源的總量和質量、環境污染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并影響和制約著我們的發展,也影響我們的生產和生活。 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資源綜合利用、應對氣候變化等綠色發展,將繼續成為我們的時代主題。 近兩年來,國務院相繼出臺措施,制定相關政策,在大氣、水、土壤的綜合方面提出新的任務,強調要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用政策引導,依靠創新機制,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包括民間資本參與其中,激發節能環保產業潛力。如今,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幾乎滲透于經濟活動的所有領域,它可以有效緩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助力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節能環保產業在國家政策的大力驅動下,成為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滲透于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其重要作用可見一斑。 2017年,為了可持續的綠色發展,國家在政策、法律法規方面仍將繼續發揮指導和引領作用,隨著科技創新的不斷深化,水、大氣、土壤治理產業、節能產業、新能源產業、生物工程、智慧環保等相關產業的互動將進一步提升。環境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綠色金融模式、PPP融資模式、新型綠色智庫等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將得到進一步普及。屆時,全體公民綠色發展意識和公眾環保參與度也將進一步提高。 環保產業將搭上大數據順風車 如今,世界已經從信息時代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如何利用好大數據成為擺在當前各行業面前的重要議題,環保產業當然也不例外。早在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就提出,要系統部署大數據發展工作,大數據發展和應用也成為近期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抓手。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2016年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就表示,要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環境大數據是提高我國環境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將在我國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鑒于此,未來大數據對于環境保護和治理的作用還將日益凸顯。在環境治理中,需要、企業、公眾等多元主體共同構成環境污染體系。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提供電子公共服務能夠讓更廣泛的社會公眾、企業參與到的管理和決策中。同時,通過互聯網服務平臺,部門也能夠更好地采集大量社會公眾需求信息,搜集大量民意、訴求信息,這些信息將與環境保護部門的數據相結合,形成環保大數據。另外,通過對環保大數據進行分析,能夠揭示數據之間的關聯,發現現象背后的規律,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低碳經濟發展將駛入快車道 根據發改委公布的《國家發改委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低碳發展,通過各方面協同發展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幾方面工作進行了進一步強調。為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實施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奠定了基礎。 碳排放對我國環境影響越來越大,國家對于碳排放交易制度的關注度也有所變化。據國家發改委氣候司測算,若全國碳交易市場成立,覆蓋的排放交易量可能擴大至30億噸至40億噸。 據悉,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階段將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等重點排放行業。建立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根據供求關系來確定碳排放權價格,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有利于建立起一個的減排市場,達成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提出的減排目標。此外,隨著金融機構參與碳交易,這將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碳金融市場,給市場增添更多的元素。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全球角度和長遠發展來看,在低碳經濟道路上,對所有國家來說面臨著共同的起跑線,而關鍵在于在這條道路上的起跑速度。碳減排將是一個爭奪新興碳金融市場話語權的戰略問題。 未來的市場活力主要體現在以碳排放為標的的金融創新。預計全國性碳排放現貨交易的市場規模為12億到80億之間,而碳交易衍生品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根據現已建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經驗,一旦全國性市場建立,CCERs質押、碳期權合同、碳基金、CCERs預購買權等金融工具將會迎來繁榮,并給市場帶來更多的活力。 碳排放對我國環境影響越來越大,國家對于碳排放交易制度的關注度也有所變化。從通知的公布中可以看出,我國高度重視碳交易市場的發展,隨著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成立,包括環保節能設備改造和環保服務、碳排放相關領域以及供碳捕捉服務或碳匯的相關行業將獲得巨大市場發展機會。力圖在將來的低碳經濟戰略中處于不敗之地。 (原標題:2017環保行業發展四大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