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醞釀已久的環境保護稅法呼之欲出。環境保護費改稅,顯然是環保監管法制化的一大舉措。當然,收繳費用的目的并非只為收拾殘局或打掃戰場,稅收對于經濟運行的調節作用毋庸贅言。只是,不能過于在乎環保稅費收入如何在與地方之間劃分,更不能尋找環保費改稅后還會有哪些縫隙和漏洞其實說到底,明晰環保稅費的去向比征收更重要。
環境保護稅法呼之欲出去向比征收過程更為重要
不能過于在乎環保稅費收入如何在與地方之間劃分,更不能尋找環保費改稅后還會有哪些縫隙和漏洞。霧霾密布和黑水橫流之際,應該把這部稅法理解成解困的手段,而不是經濟利益重新分配的難得時機。
醞釀已久的環境保護稅法呼之欲出。有確切消息傳來,目前該法的草案正在進行后的完善,快于年底前由國務院審議通過。千萬不要忽略這條消息,它意味著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這4類污染物的征稅將成為法律,每年數百億規模的稅費開征將納入法制化軌道,還意味著環保稅征收即將基本平移原先的排污費收繳,企業排污協議收費現象即將消失,環保征稅更加嚴格,企業排污又多了一道緊箍咒。
環境保護費改稅,顯然是環保監管法制化的一大舉措。環保形勢愈發嚴峻,這是無論怎樣都不能掩蓋和回避的現實。稍加剖析,排污費收繳仍有漏洞、環保違法處罰手段顯得太軟、地方保護主義總在作祟,都是不少企業排污依然任性的原因。太多有關偷排、亂扔、超放的恣肆惡例,令人覺得與窮盡伎倆的違法企業比試,我們的想象力太過欠缺。然而,如此嚴重的環保形勢下,當然,收繳費用的目的并非只為收拾殘局或打掃戰場,稅收對于經濟運行的調節作用毋庸贅言。誰擁有稅權,誰來負責經濟運行的調適和監督,似乎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已有專家預測,這部。
稍可放心的是,目前國家鼓勵北京、天津等污染重點區域及經濟較發達地區,制定高于全國的排污費征收標準,這些城市的排污費標準眼下已高過其他地區數倍乃至十倍,這預示著環保費改稅后,國家仍將對一些重點城市、重點地區的環保稅率實行指導和監管,同時還將通過行政手段,明晰地方收取環保稅費的動機及稅費的去向。防止地方打著保護環境的幌子提高稅率,實際是為了取得更多財政收入。稅法專家認為,假如地方把環保稅法當成擴大地方財政來源的渠道,非但會增加企業的經營壓力,還會給正常監管帶來負面效應。
不能過于在乎環保稅費收入如何在與地方之間劃分,更不能尋找環保費改稅后還會有哪些縫隙和漏洞。霧霾密布和黑水橫流之際,應該把這部稅法理解成解困的手段,而不是經濟利益重新分配的難得時機。專家建議,環保稅稅負理想的參照標準,就是污染物治理的成本。假若如此,環保稅費的收取標準還將逐漸提高,直至普遍數倍于現有排污費收繳額。那么我們需要做的,是科學的明晰當前環保領域宏觀和微觀的具體任務,以去向決定來處,以支出決定收費,只有這樣,環保稅法的出臺和實施才沒有枉費工夫。
作者系作家協會會員孫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