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十二五規劃以來,北京市搶占先機,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智慧北京新目標不過就治理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來說,北京尚未將環境信息化的巨大能量充分釋放。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機動車信息化可釋放更大能量
移動互聯網如今正在以潤物無聲般的方式深入到各行各業。例如,幾年前,你一定不會想到可以隨時享受專車接送,現在只要你對著嘀嘀打車軟件打字或者說話,的哥就可以找到你所在的位置。又如眼下,很多商家都有微信公眾賬號,只要利用手機輕輕掃下二維碼,在支付時便可以獲得相應的優惠。此外,還可以通過微信預訂機票、團購電影票等這些現象折射出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對傳統領域的滲透和改變,對城市管理方式、方法、效率的一次革新與顛覆。
十二五規劃以來,北京市搶占先機,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智慧北京新目標。2012年市發布了《智慧北京行動綱要》,經過3年努力,北京在信息化規模、數據程度應用等方面大幅提升,處于全國前列水平但就治理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來說,北京尚未將環境信息化的巨大能量充分釋放。
一是環境信息化基礎建設不完備。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環保部門與城市交通管理部門相比存在著巨大差距。從兩個部門日常的模式就不難看出,前者每天投入大量的監管力量,深入到轄區內各個地方對機動車的尾氣排放情況進行檢查后者則很少加派監管力量,除重大活動外,大部分時間依靠電子探頭對機動車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監管,業務部門只需要做好數據的篩選與分析。
二是環境信息化監管反饋不暢通。近年來,隨著北京市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市民流動性較大,很多車主實際居住地與車輛購買時登記信息不相符。目前環保部門對遙感監測到的尾氣超標車輛,主要采取郵寄信件方式告知車主,并暫停辦理車輛年檢業務。據統計,車主能及時反饋信息的不到30%,絕大部分車主待車年檢時才會與環保部門聯系由于監管信息傳遞不及時、不對稱,嚴重削弱了監管效果。
三是環境信息化數據資源不共享。當前,對機動車尾氣排放超標的異地處罰,在信息化數據上不能實現共享。同時,也不能按照法律原則對超標車輛實現現場快速處罰。外省市車輛進入北京區域后,通常由卡控點人員進行尾氣排放檢測。如檢測結果超標,則告知車主盡快接受行政處罰。但受制于尾氣排放超標的數據資源不能共享,外省市環保部門無從知曉車輛超標情況。因此,只要車主駛離北京區域后,接受罰款與否僅憑自覺。
環保部門的工作往往涉及到多個部門。如對上路行駛的渣土運輸車輛進行例行檢查,至少需要城管、交警兩個部門的配合。在監管過程中,由于每個部門所需登記的車輛信息不同,使得寶貴的檢查時間浪費在收集基礎數據上。
四是環境信息化服務導向不明確?v觀國外發達城市,在環境信息化領域的建設發展上,大體分為5個階段:積累基礎資料、掌握總體狀況、加強動態監測、提高管理效率、延展功能服務。我國目前正在奮力實現前4個階段,而受到信息門檻、數據壁壘等因素的制約,我國在延展功能服務方面只能望洋興嘆。
建設智慧環保是一個浩瀚工程,只有依靠頂層設計的力量,才能實現環境信息化的一中心、一通道、一平臺的總體框架。筆者認為在發展環境信息化的道路上應做到三注重、三避免。
注重統籌推進,避免各自為戰。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城市交通管理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不可能重復建設。環保部門要想完成好機動車排放監管工作,一方面需要協調另一方面也要主動與交通管理部門溝通,爭取理解和支持。如對超標排放車輛的限期治理,可以通過電子探頭進行監督管理在道路上加裝智能基站,計算該路段尾氣排放情況,利用互聯網技術對零散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為治理機動車尾氣排放提供科學依據。
此外,應強化對數據的發掘能力,將車輛的基本信息、年檢情況、維護記錄等內容集成于一個開放式的共享平臺,人員只需通過終端設備,便可輕松獲取所需信息這樣既提高了效率,又縮短了車主等候時間。
注重資源整合,避免信息孤島在對車輛異地尾氣排放超標的查處上,急需搭建一套環保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