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一些PPP項目招投標設置的各種壁壘和門檻,讓企業沒得投融資難融資貴,項目回報率低,價格調整機制不完善,有的項目想投沒得投,有的項目能投卻不好投面對PPP盛宴,很多民企站在門外看,還有一大原因是他們不敢吃,一些地方不守信,退出機制不暢,民企覺得風險大。綜上可知,PPP項目好看不好吃,項目的可持續推進需要解決的問題仍然很多。
PPP項目好看不好吃民營企業站在門外看
沒得投
準入門檻、地方保護主義,把民企擋在門外
明明技術門檻不高,可招標的框框卻不少,一些PPP(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成了蘿卜招標有的地方PPP項目招投標直接宣稱優先考慮國企&hellip&hellip不少民企負責人吐槽,一些PPP項目招投標設置的各種壁壘和門檻,讓企業沒得投。
不必要的規模、資質等門檻把一些民企擋在門外。河北一位做市政工程建設的民營企業家陳先生說,一些地方城市道路等技術門檻并不是太高的PPP項目,招投標中卻明確提出了不少高要求:有的要求企業要有20年以上行業經驗,有的要求取得多項證書,還有的要求行業資質&hellip&hellip陳先生前段時間在東北某市參加了一個海綿城市PPP項目招投標,工程標的不算大,卻要求投標企業具備市政特級資質。市政特級企業全國也沒多少家,這已經不是誰適合選誰,而是誰大選誰。
地方保護主義成了阻礙民間資本進入PPP項目的重要壁壘。典型的就是為獲得當地PPP項目投標資格,外地企業須辦理一系列繁雜的備案手續,或者要與本地企業合作才能參與競標。一位參與了多次地方PPP項目招投標的民營企業家透露,備案手續往往要蓋十幾個部門的公章,增加成本不說,等手續辦完了,競標時間往往也過了。
更夸張的是,在一些項目招標中,備案手續只有拿到招標文件后才能辦理,而且要求更為嚴苛,經常包括與項目本身無直接關系但外地企業又較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的指標,例如要求在當地的辦公室面積必須超過多少平方米等。該企業家表示,由于地方保護主義,許多PPP項目在沒有充分競爭的情況下花落本地。
對民企的身份歧視,則是影響民間資本進入PPP項目的一大問題。四川遠艦建設集團董事長楊遠見頗有感觸地說:現在一些PPP項目就是為國有企業量身定做的,很少有民企參與的份兒一方面是因為國企能從銀行貸到更低成本的資金,另一方面也想避免引發道德風險質疑。
許多企業家反映,各地優質的項目基本上都被國企壟斷了民企要投資PPP,PPP項目難度比較大,特別是取得好項目比較困難。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坦言。
財政部條法司副司長賴永添也表示,目前參與項目的社會資本主要是國有企業而PPP,PPP的本義是鼓勵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領域,建立起合作共贏的長期伙伴關系。
對于民企反映的PPP項目不愛帶他們玩,湖北省老河口市常務副市長伍軍分析了兩層原因:客觀上講,PPP項目一般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對企業融資能力等有較高要求,所以一般在招標之前會進行資格預審。如果民營企業規模偏小、融資等能力不夠,往往就被擋在了門外。主觀上說,PPP項目在一些地方變成國企的盛宴,也有地方為自身規避風險的考慮。伍軍坦言,價格發現階段定價高低是否涉及利益輸送項目一旦失敗,國有資產會不會流失這些問題一旦涉及民企,都很難說清楚。交給國企做,項目出了問題,多是決策風險,其他風險很小。
一些地方為PPP項目設置一定的門檻確實有其合理性,但應更注重企業的建設運營能力,而非企業性質。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說,現在有些地方把PPP模式視為傳統融資平臺的替代,過分強調了PPP項目的融資功能,忽略了PPP項目真正的落腳點在于提供專業、高性價比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這樣一來,融資能力強、成本低的國企自然有更多的機會,一些專業能力更勝一籌的民企往往分不到羹。
一些地方選擇合作伙伴時應忽視所有制的差別,讓那些真正能夠提供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得到更多的機會。趙笠鈞說,民營企業也必須自立自強,有更多的擔當,若是滿腦子想著怎么偷稅漏稅、偷工減料,很難獲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