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生態保護工作,污染物總量控制、重金屬污染、風險防范、農村綜合整治等方面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社會環保服務需求,為環保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環保服務市場容量擴大的同時,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服務內容進一步完善,服務進一步。
據估算,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服務業收入年均增長率約為30%。到十一五末,我國環保服務業年收入總額約為1500億元,環保產業中環保服務業值比重約為15%,環保部日前印發《關于發展環保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將環保市場需求作為發展環保服務業的主要著力點,總體目標是形成50個左右環保服務年產值在億元以上的骨干企業城鎮污水、和脫硫、脫硝處理設施運行基本實現專業化、市場化10。
根據《意見》,環保部要求進一步完善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服務許可工作,規范、有序、統一、公平競爭的運行服務市場。同時,要開展環保服務業政策試點,針對各地環保服務需求擴大和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地級以上城市(不含直轄市)和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機構為主體,開展促進環保服務業發展的政策試點工作。
試點重點領域包括:與污染介質修復、污染治理、培訓與評估、認證與符合性評定、監測和污染檢測、投和等。各地區(園區)的具體試點內容,根據實際需要和具備的基礎條件,量力而行,自行確定。要通過試點,對環保服務業發展規律的認識,保護設施建設運行的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程度,完善與環保服務業相關的金融、稅費、價格等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環保服務業發展。
在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保障方面,《意見》提出,要嚴格落實脫硫電價,研究制定燃煤電廠脫硝電價政策。深化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費政策,研究將污泥處理費用逐步納入污水處理成本,研究完善對自備水源用戶征收污水處理費制度等。
雖然我國環保服務業發展較快,但總體上看還存在發展水平較低、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強、市場不規范、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是我國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環保服務業發展的歷史機遇期,必須緊緊國內新特點,順應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著眼于我國保護生態、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友好型社會的需要,加快發展環保服務相關產業,為保護生態提供的基礎和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