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海外并購如火如荼,正在點燃我國環保產業的走出去的。預計未來環保領域海外并購的數量和交易額預計還會逐年增長。不過業內認為,急于做大做強,還有一些跟風炫耀的非理性因素驅動,將會留下隱患。
環保海外并購熱火朝天非理性因素驅動或存隱患
近日,天楹發布公告,中節能華禹并購(50億規模,蘇交科擬收購美國第三方檢測機構testamerica。公司表示,收購完成后將積極利用testamerica已有的技術和,增強公司在檢測行業的水平及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推進公司搭建大檢測平臺的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
可以說,海外并購如火如荼,正在點燃我國環保產業的走出去的。
梳理多家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環保領域并購額約為230億元,交易額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其中海外并購交易額達到136億元,走出去智庫創始人兼CEO白樺認為,環保產業海外收購增長迅猛,一方面是環保企業成長的內生現象,同時也受海外投資增長的大勢影響所致。未來,隨著企業走出去,環保領域海外并購的數量和交易額預計還會逐年增長。
從并購類型看,環保類上市公司并購主要有三個方向,橫向一體化、縱向一體化和平臺化。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中原環保、興源、三維絲、東方園林等以橫向一體化整合為重組目的,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圈地,以打造綜合性環保服務商。
專業分析人士認為,在綜合治理成為環保產業趨勢的大背景下,龍頭公司在獲取訂單方面更具優勢,優勢平臺型企業受到企業青睞,海外并購則成為企業實現外延式增長的驅動力,技術與品牌成為追逐對象。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環保領域并購的主體已經從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延伸到了中小型企業,技術型標的公司的受歡迎度也有,因此一些小型的、有技術特點的企業也成為了并購的熱門標的。
目前,環保企業走出去是大勢所趨,也是做強做大的必由之路。但目前環保企業走出去主要遇到7個方面的問題,包括:當地當地合作伙伴選擇當地原材料供應當地商務溝通與選擇企業間的無序競爭法律、合規、稅務、造價等化人才的缺失。
針對上述問題,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坦言,在海外并購的數量規模迅速擴大的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諸如開展并購具有盲目性、充分論證少數企業境外并購面臨高財務風險,投入比例過高承擔高杠桿風險國外的了中企海外并購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也曾表示,企業海外并購的數量規模迅速擴大的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部分企業開展境外并購存在盲目性。急于做大做強,還有一些跟風炫耀的非理性因素驅動,將會留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