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步伐不斷加快,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日趨明顯。在新形勢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積極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是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迫切要求,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友好型社會的客觀需要。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從單位產品能耗看,8個高能耗行業的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先進水平高我國的節能服務市場前景可觀40%。
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末,合同能源被引入我國。1998-2010年年,發展和改革會和、全球合作,分兩期開展了節能促進項目,通過示范和推廣合同能源,促進節能機制轉換。自此,節能服務產業迅速發展,服務范圍擴展到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多領域。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創新貫穿于我國的節能服務產業發展中。在借鑒國外節能服務業成功的基礎上,2010年,國內節能服務領域產生了一項重要創新節能超市,這是我國的節能服務公司基于整合資源、集成服務、可定制式服務的理念創立的一種全新節能服
支持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十一五以來,我國密集了一系列支持合同能源和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地推動了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2007年的《關于改進和加強節能環保領域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年的《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2010,2012年的《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今年8月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這些文件無一不強調要通過多種政策措施,加快發展節能服務產業,主要體現在:將合同能源項目納入預算內投資和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支持范圍,加大對節能服務產業的資金支持
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現階段,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迅猛,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面臨巨大的挑戰。
,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但客戶源仍需。據測算,到2015年,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煤,可帶動上萬億元投資節能服務總產值可突破3000億元,可以說,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潛力巨大,市場空間廣闊。但經歷十幾年的發展,合同能源的認知度仍局限于業內人士,公眾對這一的概念、環節和具體流程仍了解,客戶與節能服務公司之間信息不對稱,對節能服務效果的認識,客戶采用合同能源開展節能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影響了節能服務市場的開拓和潛在客戶的。
第二,水土不服。表明,包括機構在內的公共部門是節能服務市場的客戶源。但我國現行機構財務制度為合同能源的實施帶來很大。一方面,財政預算單位沒有支付節能服務收益的對應科目,財政預算無法為節能服務提供資金。另一方面,按照現行的收支兩條線的財政政策,通過合同能源節約的能源費用也不能由用能單位自行處置,從而了機構引入節能服務的積極性。
第三,問題是制約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瓶頸。合同能源的決定了它對資金的依賴性。據調查,在節能服務公司實施合同能源遇到的因素中,支持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建議
,完善財政、會計等政策措施,切實發揮政策引導、扶持、示范的作用。完善財政補貼政策。比如扶持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種類,擴大補貼覆蓋的范圍通過貼息對節能服務公司的或債券進行補貼,幫助其成本設立獎勵資金,對節能效果顯著的節能服務公司給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