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水產生的污染物量大、難處理、成分復雜,一直是水污染治理的難點。十二五期間,氨氮納入總量控制范圍、成為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常規污染物進一步削減,相關工業行業排放普遍,均考驗著工業廢水處理。
8日公布4起污染重大案件,其中3起為水污染事件。業內預計,工業廢水治理將進一步提速,造紙、紡織、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近1200億元。
4起污染重大案件中,云南省昆明市牛奶河污染案、河北省廊坊市部分電鍍廠排放電鍍廢液污染案、湖南省株洲市佳旺化工公司傾倒化工廢液污染案,均是由于工業廢水未達標排放所致。
一位環保行業分析師表示,與市政污水處理相比,的工業廢水排放仍未有效控制,近年來比較嚴重的污染事件幾乎都與工業廢水未達標排放有關。隨著力度的加大,污水處理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打開,2013-2015年年間,造紙、紡織、石化、化工、有色及鋼鐵6個行業的廢水處理投資需求預計將達到1178億元。
據大智慧通訊社統計,目前參與工業廢水處理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萬邦達、巴安水務、中電環保、津膜科技、桑德等。
《統計年鑒2012》顯示,2011年,根據《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大力推進重點行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造紙、紡織、食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化工、石化等行業分別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300萬噸、60萬噸、60 600 200 300萬噸萬噸、萬噸、萬噸、。
工業廢水處理中,由于行業性質、生產工藝、特征污染物的不同,不同行業廢水存在很大差異,所以技術尤為重要,但看現狀,技術方面的問題卻很多。
一、我國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水平有限,一些處理難度大、要求高的行業,如制藥廢水、味精廢水等,現有的技術水準還有待。
二、不少現有技術可以達標,但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給企業造成的成本壓力大,甚至無法承受特別是高氨氮、高濃度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等領域,需要更經濟、更的技術。
三、較為關鍵的一點是,工業廢水成分復雜,其技術使用也相對復雜,治理技術的選擇要考慮多方面原因,包括企業的生產工藝等。大部分工業廢水不是單一技術可以處理的,需要多種技術結合使用。而企業的治污水平普遍不高,對廢水處理設施的、使用上也,面對市場上紛繁復雜的技術,往往不知怎么選擇。
另一方面,新技術難市場、好技術得不到推廣是普遍問題。服務業不發達引發了市場與技術的矛盾,信息不對稱讓市場和技術難以對接企業核心技術和市場開拓能力的,也讓一些新技術難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