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飯腸顧名思義 就是將咖喱飯與香腸進行完美地組合,利用肉制品的香腸工藝,研制一個全新的產品類別—咖喱飯腸。
1實驗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雞胸肉、雞胸皮、鹽、糖、味精、分離蛋白、卡拉膠、白胡椒粉、分離蛋白、復合磷酸鹽、色拉油、亞硝酸鈉、塑料腸衣、咖喱粉(海樂錫蘭)、大米、玉米淀粉。
1.2設備 電子天平、絞肉機、斬拌機、滾揉機、灌腸機、手動打卡機、恒溫水浴鍋。
二:工藝流程
1)原料處理:雞胸肉: 修整除去淤血、碎骨等異物,清洗干凈以備絞碎。雞皮:采用雞胸皮,去除雞皮多余的大塊脂肪,等待絞碎。
2)乳化物的制備:配置比例為:分離蛋白:雞皮:冰水(冰:水=3:7)=1:3:4。將雞皮用斬拌機高速斬拌1分鐘,斬拌成糜狀。低速運轉緩慢均與加入分離蛋白,使其與雞皮混合均勻,然后加入冰水,高速斬拌2分鐘,待形成細膩、有光澤、有彈性的凝膠物即可,放置于0-4℃環境保存待用。
3)腌制:將雞胸肉絞成大小均一的顆粒狀,孔板直徑5毫米,將絞碎的雞肉中加入鹽、糖、味精、亞硝酸鈉、磷酸鹽和白胡椒粉、適量的水,攪拌混合均勻,放在0-4℃環境下靜置腌制10小時待用。
4)大米的熟化:將淘好的大米放入電飯煲,加入等量的水,攪拌均勻,加熱成米飯,將米自然冷卻至室溫,用清水洗揉成單個晶瑩米粒裝即可。
5)二次攪拌:將斬拌好的乳化物、米粒、腌制好的雞肉,按照配方比例,加入剩余的水和玉米淀粉,混合攪拌均勻,呈粘稠有彈性的狀態為佳。真空滾揉:將二次攪拌均勻的物料加入到滾揉機,抽真空至-0.08MPa,連續滾揉50分鐘。
6)灌裝打卡:用灌腸機將肉餡灌入塑料腸衣中,用手動打卡機進行兩端封閉打卡。蒸煮:將灌裝好的香腸,放入恒溫水浴鍋中,溫度設定為90℃,恒溫蒸煮60分鐘。
7)冷卻:將蒸煮完畢的香腸,放入冷水中,冷卻至至中心溫度低于35℃。
1.4試驗方法
1.4.1基本配方的確定:
結合實際生產的經驗,確定了咖喱飯腸中其他原料的配比為:
雞胸肉70、雞皮30、玉米淀粉、10、分離蛋白、4冰水40、卡拉膠0.4、鹽3、白砂糖3.5、味精0.4、復合磷酸鹽0.5、亞硝酸鈉0.006、錫蘭咖喱粉0.3、白胡椒0.4、米粒40 、色拉油8(輔料添加量以雞胸肉和雞皮總量計算)。
1.4.2實驗因素的選擇
咖喱飯腸,其名字本身就是有效將咖喱飯和香腸做了一個完美的結合,之所以稱為“飯腸”,我們可以順理成章的將大米(或其他米)添加到產品工藝中,既保證了產品良好、純正的風味,又實現了低成本生產。本文研究選擇以大米粒、咖喱粉、雞肉膏和水為添加原料,就是結合產品名稱特點和風味而確定的。并通過單因素實驗從組織、色澤、風味、口感四個指標的評定,來確定大米粒、咖喱粉、雞肉膏和水的添加量。
1.4.3原料添加量單因素實驗
1)大米粒添加量對產品感官的影響
以大米粒占肉重的20%、30%、40%、50%(其他輔料按基本配方)為實驗因素,評價產品的感官指標。
2)咖喱粉添加量對產品感官的影響
以咖喱粉占肉重的0.1%、0.2%、0.3%、0.4%(其他輔料按基本配方)為實驗因素,評價產品的感官指標。
3)雞肉膏添加量對產品感官的影響
以雞肉膏占肉重的0.1%、0.2%、0.3%、0.4%(其他輔料按基本配方)為實驗因素,評價產品的感官指標。
4)水分添加量對產品感官的影響
以水占肉重的30%、40%、50%、60%(其他輔料按基本配方)為實驗因素,評價產品的感官指標。
1.4.4優化設計的實驗設計方案
香腸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原料,均會對產品的感官產生影響。設計以大米粒、咖喱粉、雞肉膏和水的添加量為實驗因素,每個因素3個水平,通過正交實驗設計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