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項來自世界經濟論壇的最新報告指出,目前人類承擔了全球71%的工作任務,而到2025年,機器承擔的工作將會超過人類。隨著工作場所的機器和算法快速發展,可創造1.33億個新職位,取代從現在到2022年將流失的7500萬個職位。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價格上漲,我國制造業企業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以現代化、自動化的裝備提升傳統產業,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已成為制造業企業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
為加快推進工業發展,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質量,越來越多的省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鼓勵企業實施“機器換人”計劃,推進企業技改創新。比如,在制造業比較發達的江蘇、廣東等地,政府部門正在為企業“機器換人”提供補貼,用來購買包括機器人在內的自動化設備,以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能化升級。
在儀器儀表行業,一些儀器儀表制造業企業為了提高企業的制造水平及競爭力,也加入了“機器換人”的大軍中,大力推進自動化發展。比如,2016年威勝集團人車協作系統投入使用,利用最新的七軸機器人與人力協同工作,實現生產效率提升45%,人力成本降低50%,產品合格率提升40%。
另外,還有一些制造業企業對“機器換人”的認識也不再簡單的停留在解決勞動力短缺這一問題上,而是希望借助“機器換人”及由此延伸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以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
從勞動密集型脫胎換骨,走向智能制造,制造業“機器換人”已成為無法逆轉的趨勢?梢灶A見,在不久的將來,工廠生產將是這樣的場景:所有的工序都由計算機控制的機器人、數控電腦加工設備、無人運輸車和自動化倉庫設備來操作,技術人員則自如地坐在計算機旁,通過中央控制系統實時監控著車間的生產信息。
然而,隨著制造業企業“機器換人”加速,“無人工廠”加速擴展,這意味著很多工人的崗位將會被機器人所取代。由此引發人們的擔憂:未來的工廠還需要工人嗎?會不會有很多工人失業?
來自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表示,約50%的公司預計到2022年,自動化將使其全職員工數量減少,近40%的公司預計將擴大員工隊伍,超過四分之一的公司預計自動化將在企業內創造新職位。
“機器換人”在給企業帶來效益,帶來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效應的同時,也給技術技能領域勞動力市場帶來了新的挑戰。據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2017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已連續五年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然而,不少制造業企業在招聘機器人一線操作工時卻陷入困境。
當制造流程不再需要工人參與,那也需要人工調試安裝生產線,需要人工對機器人進行自動化編程,需要人工定期維護機器人設備。在整個生產運作流程,工人不出現在制造端,而是出現在監控端,在背后保證整個生產流程的運轉。
所以說,“機器換人”過程中的“減人”“增人”現象,減的是可重復工種的普工,增的是適配專業的新技術工人,用于對機器人進行編程及維護保養等,F在,很多制造企業喊缺人,其實最缺的是技術人員,機器人技師、機器人工程師等高級技術工人更是“一師難求”。
打開“機器換人”新模式
特蓋德的設備同樣是純進口,但是在價格、適配度等方面卻給了顧客極大的驚喜。在公司經營過程中,特蓋德發現很多客戶在“機器人換人”這個問題上存在很多的顧慮,比如擔心一次性投資太大、設備的穩定性、產品換型、生產效率、自身人員技術水平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特蓋德推出了機器人換人的新模式——租賃模式。這種模式不但解決了終端客戶各種顧慮,還為客戶提供了靈活多樣的選擇。
1.輕松付款:前期不讓客戶出一分錢,按件計費;多種付款和計費方式,分期輕松付款,緩解資金壓力。
2.減少損失:使用完畢,沒有處理機器人的煩惱及可能造成的損失。
3.稅務節。鹤赓U支出可作為每月經營費用計入成本,節省相關稅收開支,避免設備折舊計算。
4.租期靈活:租期多樣靈活,適合各種生產需求。
5.一條龍服務:提供運輸、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等一條龍服務,為企業減輕負擔。
6.良好維護:租期內7*24小時故障響應,按區域4-8小時現場服務,負責維修和更換。
7.靈活組合:根據企業需要隨時更換機器人配置,滿足客戶需求。
8.靈活增減:根據企業發展情況,靈活調整機器人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