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信息
· 商品名稱:100YW50-22-7.5液下排污泵
新聞:率200YW400-13-30YW型單雙管液下式排污泵防纏繞型雙管液下1.3m
為防止泵產生汽蝕,泵吸入管路應盡可能避免積聚氣體的囊形部位,不能避免時,應在囊形部位設DN15或DN2的排氣閥。當泵的吸入管為垂直方向時,吸入管上若配置異徑管,則應配置偏心異徑管,以免形成氣囊。輸送密度小于65Kg/m的液體,如液化石油氣、液氨等,泵的吸入管道應有1/1~1/1的坡度坡向泵,使氣化產生的氣體返回吸入罐內,以避免泵產生汽蝕。單吸泵的進口處,好配置一段約3倍進口直徑的直管。
· 產品特點:1.采用大流道抗堵塞水力部件設計,大大提高污物通過能力,能有效地通過泵口徑的5倍纖維物質和直徑為泵口徑約50%的固體顆粒。
2.設計合理,配套電機,效率高,節能效果顯著。
3.機械密封采用雙道串聯密封,材質為硬質耐磨碳化鎢,具有耐用、耐磨等特點,可以使泵安全連續運行8000小時以上。
4.泵結構緊湊,體積小,移動方便,安裝簡單等特點。
5.可根據用戶需要配備液位自動控制柜,根據所需液位變化,自動控制泵的起動與停止,不需專人看管,使用極為方便。
6.泵為立式結構,工作時泵體浸在液體中因而很容易起動,不存在排氣抽空問題,同時具有無泄漏等特點,液下深度可達0.5~7米。
7.接軸結構先進可靠,泵與電機采用聯軸器聯接,泵軸發展尺寸精密,保證了泵平穩運行,留有足夠的安全系數。
8.在使用揚程范圍內保證電機運行不過載。
9.泵有單管安裝和雙管安裝兩種,支承件有圓盤和方盤安裝。
新聞:率200YW400-13-30YW型單雙管液下式排污泵防纏繞型雙管液下1.3m
產品特性:經PTFE涂料噴涂后,使得產品更,性能更完美,PTFE涂層具有以下特性:1不粘性:幾乎所有物質都不與PTFE涂膜粘合。很薄的膜也顯示出很好的不粘附性能,廣泛應用在烘培模具及食品工業上,如不粘鍋,蛋糕烤盤等。熱性:鐵氟龍涂膜具有優良的耐熱和耐低溫特性。短時間可耐高溫到3℃,一般在24℃~26℃之間可連續使用,具有顯著的熱穩定性,它可以在冷凍溫度下工作而不脆化,在高溫下不融化。動性:PTFE涂膜有較低的摩擦系數。負載滑動時摩擦系數產生變化,數值僅在.5-.15之間。常被應用到機械滾軸,五金工件等。濕性:PTFE涂膜表面不沾水和油質,生產操作時也不易沾溶液,如粘有少量污垢,簡單擦拭即可清除。停機時間短,節省工時并能提高工作效率。磨損性:在高負載下,具有優良的耐磨性能。在一定的負載下,具備耐磨損和不粘附的雙重優點。腐蝕性:鐵氟龍幾乎不受藥品侵蝕,可以保護零件免于遭受任何種類的化學腐蝕。
YW液下式排污泵產品特點:
1、采用雙葉片葉輪結構,大大提高了污物的通過能力
2、機械密封采用新型磨檫副,并長期處入油室內運行;
3、整體結構緊湊、體積小、燥聲小、節能效果顯著,檢修方便,方便用戶更換;
4、自動控制柜可以根據所需液化變化,自動控制泵的超動與停止,不需專人看管,使用極為方便;
5、可根據用戶需要配備安裝方式,它給安裝、維修到來極大的方便,人可不必此為而進入污水坑;
6、能夠在設計范圍內使用,而保證電機不會過載;
7、該泵配上戶外性電機,則無須建泵房,可直接安裝與戶外使用節省開支;
·
· 1、可變的液位安裝深度:機組為立式液下式結構,可根據用戶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液下安裝深度,使用極為方便。
2、單管或雙管安裝:本型泵根據用戶要求選擇不同的安裝方式;可選擇單管或雙管安裝。
3、降低維修成本:采用材料制作而成的機械密封,及優質的軸承,大大提高了密封的安全性和機組的可靠性。
4、過流能力強:特殊的葉輪防堵設計,確保了運行且無堵塞。
技術參數 -
流量:2~850 m3/h
揚程范圍:3~45m
額定轉速n:1450~2900r/min
介質溫度:-15℃~+60℃
介質密度:≤1.3×103kg/m3
介質PH值:5~9
系統工作壓力:≤0.6Mpa
1、可變的液位安裝深度:機組為立式液下式結構,可根據用戶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液下安裝深度,使用極為方便。
2、單管或雙管安裝:本型泵根據用戶要求選擇不同的安裝方式;可選擇單管或雙管安裝。
3、降低維修成本:采用材料制作而成的機械密封,及優質的軸承,大大提高了密封的安全性和機組的可靠性。
4、過流能力強:特殊的葉輪防堵設計,確保了運行且無堵塞。
新聞:率200YW400-13-30YW型單雙管液下式排污泵防纏繞型雙管液下1.3m
一個的鈦/鋼比,是其技術水平和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幾個工業較發達海綿鈦/鋼之比保持在萬分之三左右,而我國僅有萬分之零點三。按照我國現階段的工業水平,該比例應當在萬分之一左右,如果要達到這一比例,鈦材市場需求量將擴大兩倍以上,這說明我國現有鈦材市場開發潛力巨大,前景看好。特別是鈦冶煉技術如能取得重大突破,大大降低鈦生產成本,則鈦的需求會式上升。同時也應當看到,高品質原材料的缺乏成為制約我國鈦工業發展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