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齒輪失效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齒輪失效的主要形式有斷齒、磨損、點蝕、膠合。 2.“選擇粘度就高不就低”的看法是否正確? 這種看法不全面。選擇粘度就高不就低,有利于在流體潤滑狀態提高油膜強度,起到支撐負荷與減震和密封作用,但由于 粘度大產生了更大的摩擦阻力,消耗較多的動力能源,F代的工業齒輪油都含有高效添加劑,在齒輪經常所處的混合潤滑 及邊界潤滑狀態可以形成潤滑膜,因而在保證薄油膜潤滑的情況下,盡量采用低粘度潤滑油更有利于節能。潤滑油低粘度 化是當前國際上潤滑油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但究竟降低到何種程度最為合理,應該通過實驗。 公司型號全、配件庫存量大、快速裝配、1-3天發貨。詳細選型及特殊配置請您來電咨詢洽談!可非標定制,提供技術支持。 3.國產的閉式齒輪油有哪些種?哪些是淘汰產品? (1)齒輪油,這是60年代的代用品,基礎油不經過精制,也沒有任何添加劑,質量低劣,早巳淘汰,但個別小廠仍有生產和 出售。由于其名稱為齒輪油,在解釋上有一定的伸縮性,所以特別提請用戶注意識別。 (2)工業齒輪油,也稱普通工業齒輪油。這是60-70年代的產品,基礎油為精制礦物油,加有少量抗磨劑,以50℃粘度劃分 牌號。該產品較老,已不適應工業齒輪發展的需要,建議以中負荷工業齒輪油取代。 (3)中負荷工業齒輪油,曾稱中極壓工業齒輪油。這是80年代產品,基礎油為精制礦物油,加有抗氧、抗腐、防銹、極壓抗 磨、抗泡等添加劑。有硫鉛型和硫磷型兩種,目前硫鉛型已被硫磷型取代。執行國家標準GB 5903-1995。 (4)重負荷工業齒輪油,80年代末產品,以深度精制礦物油為基礎油,在極壓抗磨、抗氧化、抗乳化等性能上優于中負荷工 業齒輪油,達到80年代國際水平,執行國家標準GB5903-1995。 (5)抗氧防銹齒輪油,80年代產品,在普通工業齒輪油基礎上,改善了抗氧化、抗腐蝕 及防銹性能。執行企業標準。 (6)蝸輪蝸桿油,80年代產品,分普通型和極壓型兩種,以精制礦物油及少量脂類為基礎油,加有油性、抗磨、抗氧、抗 泡、防銹等添加劑。執行企業標準。 4.由不同渠道購入的同一種類同一牌號的油品使用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原因是什么?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基礎油來源及精制程度不同。某些廠以未精制的蠟油甚至廢油稍加處理做基礎油,顯然達不到精制要求,這種基礎油既 使使用進口劑也不能調制高質量油品。 (2)添加劑復配技術不同。添加劑對工業齒輪油的性能影響至關重要。中國石油總公司設有以專家組成的配方審查委員會, 對油品的復配技術有嚴格審查,因此,其質量可靠。 (3)調合工藝有差別。這就象煎制中草藥,同一個藥方,煎制時間、火候、入藥順序不同,藥效不同。調油工藝的差別也會 導致油品性能的差異。 (4)質量檢驗技術的差別。質量檢驗是現代技術管理的重要環節,中國石化總公司所屬各廠具有先進齊備的質量檢驗手段和 嚴格的出廠制度。購買這樣的產品,用戶可以放心。 5.油品的乳化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防止工業齒輪油的乳化? 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但在一定條件下,會形成穩定或不穩定的乳水的接觸中,油品乳化與否及乳化程度主要由 油的組成成分及水的純度、所合成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但在一定條件下,會形成穩定或不穩定的乳化液。在與 水的接觸中,油品乳化與否及乳化程度主要由油的組成成分及水的純度、所合成分的性質決 定,也與油—水體系的溫度及震動情況有關。 以通常發生在油品中的乳化為例,當油或水中存在著某類既有親油基又有親水基的表面活性物質時,它們會在溫度及濃度 適宜時,締合在一起,形成致密的單分子層,將水包在其中。大量的締合體均勻地分散在油中,就形成了油包水型乳化 液。由此可見,控制油—水中表面活性物質的存在,破壞將水包在其中的表面活性物質致密的單分子層,是防止和抵抗兩 相共存體系乳化的根本途徑。 以深度精制的基礎油料調制工業齒輪油,對提高成品油抗乳化性能有重要意義,但工業齒輪油中含有各種功能添加劑(多為 表面活性劑),不可避免會影響油對水的分離能力。因而油品研制和生產人員在油中添加一定比例、具有特殊性狀的破乳劑 抑制這種影響,以保證油品具有良好的抗乳化性。 控制混入油中的水量及水質對防止油品乳化的作用不可忽視。在工業齒輪油的使用過程中,要絕對避免軋制液混入油中, 因為軋制液本身是乳化液,可以認為是油品乳化的促進大型齒輪裝置集中潤滑系統采用延長在用油的沉降時間(如油箱切換 使用)、對循環用油過濾、離心分離等也是防止油品乳化的有效手段。 6.導致工業齒輪油變質的因素有哪些? 內部原因是基礎油的安定性有一定限度,隨儲存、使用時間的推移發生變質;為改善油品綜合性能加入的各種添加劑在使 用中逐步消耗發生變質。一般來說,這種變質是很緩慢的,往往需要2年或更長的時間。 外部原因是在儲運、使用過程中水分、塵土、金屬粉末等污染物的混入引起油的變質。 7.工業齒輪油變質的現象是什么? (1)外觀變化 顏色變深變混,產生乳化,有明顯的磨粒、機械雜質和油泥。 (2)粘度變化 含粘度指數改進劑的油由于機械剪切造成粘度下降,而油品氧化及乳化油泥造成粘度上升。 (3)酸值變化 在含高酸值添加劑的油品中,使用初期酸值下降表明添加劑的消耗,后期酸值上升是氧化產生酸性產物的結 果。 (4)水分增大 抗乳化性能變差。極壓劑水解影響潤滑并可能出現齒面點蝕和膠合。 (5)苯、戊烷(石油醚)不溶物增大 這是油品在長期使用中,在高溫下的氧化產物及金屬屑、灰塵等污染的結果。 8.工業齒輪油在使用中應注意什么? 使用中的注意事項主要包括: (1)加強產品收貨檢查。如產品合格證、生產日期、包裝等。 (2)運輸、儲存中避免靠近火源和高溫,避免水分、灰塵及機械雜質混入。 (3)采用正確的潤滑方式。 (4)首次加油前,要對油箱及管路徹底清洗,以所選定的油品置換干凈,按規定量加油。 (5)油量減少時,按規定補油,嚴防混油。 (6)執行3級過濾等行之有效的制度,盡量避免水分、灰塵等雜質混入潤滑系統。 (7)加強監測,定期取樣。按時或按質換油。 9.如何選擇潤滑方式? 可根據齒輪節圓圓周速度確定潤滑方式: 節圓圓周速度/(m/s) 潤滑方式 ≤15 油浴潤滑 >15 噴油潤滑 如果采用冷卻裝置或專用油箱等措施,油浴潤滑范圍可更大些。 10.如何確定換油期和換油指標? 換油期和換油指標的確定是個較復雜的問題,它與齒輪磨合情況、齒輪的載荷、齒輪油的種類和質量、潤滑部位在機械中 的重要性等均有關。 一般說,用油量較少的齒輪箱可根據實踐經驗定期換油。如AGMA規定正常情況下6個月換油。不與水直接接觸的引進減速機 使用說明書規定4000—5000h換油,因運轉條件不同也有短至2000h、長至8000h的。這些規定一般都有相當大的保險系數。 用油多、消耗量大的大型齒輪裝置集中潤滑系統,由于定期補油,常根據油品變質情況按質換油。通常測試項目包括粘 度、酸值、不溶物和水分。有些油品還包括極壓性和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