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焦爐煉焦作為常見的煉焦方式,是指將煉焦煤按生產工藝和產品要求配比后,裝入隔絕空氣的炭化室、燃燒室,間接加熱干餾成焦炭的工藝過程。煉焦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無組織排放污染物,主要包括:
1、顆粒物(PM)、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主要來自物料裝卸、運輸和輸送,破碎、篩分、轉運、裝煤、推焦、焦爐爐體、廠區道路揚塵等。
2、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惡臭:主要來自裝煤、煤氣凈化、有機液體和液氨裝卸、污水處理、各類焦油、粗苯等貯槽及焦爐爐體等。
針對A級標準常規焦爐的無組織排放治理,可以采用以下技術:
1、粉狀物料(除塵灰、石灰、脫硫灰等)
①采用料倉、儲罐等方式密閉儲存;
②采用氣力輸送設備、罐車等方式密閉輸送,物料不落地,裝卸及輸送過程中無灰塵逸散:
2、塊狀或粘濕物料(煤炭、焦炭、脫硫石膏等)
①采用全封閉式機械化料場(倉、庫、棚)、密閉簡倉等物料儲存方式,其中封閉料場內設智能霧炮等抑塵裝置,做到無死角全覆蓋。
②采用管狀帶式輸送機、或皮帶通廊、或密閉皮帶等方式封閉輸送:采用皮帶通廊的,需對皮帶進行二次封閉,做到運料不見料:確需汽車運輸的,應使用封閉車廂或苫蓋嚴密,裝卸車時應采取加濕等抑塵措施。
③物料輸送落料點應配備集氣罩和除塵設施,原料煤可采取智能霧炮等抑塵措施,現場無可視粉塵;煉焦煤翻車機室或汽車受料槽應采用封閉形式,并采取噴淋等抑塵措施。
2、料場出口設置自動感應式車輪清洗和車身清潔的智能洗車機等設施,確保能夠覆蓋車輪和車身。
4、液氨及氨水卸載、輸送、制備、儲存應密閉,并采取氨氣泄漏檢測措施。
5、破碎、篩分、轉運工段設置密閉罩,配備粉塵治理設施或高效抑塵措施。
6、裝煤和推焦無可見煙塵外逸:裝煤除塵采用導煙除塵技術或單炭化室壓力調節或地面站除塵技術,推焦采用地面站除塵技術,機側爐口應設置廢氣收集處理裝置;裝煤、推焦地面站及爐頭煙廢氣處理系統采用覆膜濾料袋式除塵器等。
7、焦爐爐門、裝煤孔蓋、上升管蓋、上升管根部、橋管、閥體以及裝煤孔(導煙孔、除碳孔)蓋與座等設備采取密封技術;焦爐爐門外溢焦油及時清理,無附著、積存現象;焦爐正常生產時爐體、爐門、爐頂、爐蓋無可見煙塵外逸;焦爐煤氣事故放散應沒有自動點火裝置,放散煤氣應及時點燃并充分燃燒;焦爐上升管打蓋晾爐點火裝置需設置自動點火器,實現開蓋放散過程煤氣自動點燃。
8、煤氣凈化和化學產品回收過程的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VOCs無組織排放控制要求應符合《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控制標準》(GB37822-2019)的規定。
9、廠區道路硬化,無裸露地面,硬化區域內無散狀物料露天堆放,焦爐操作平臺、車間外部及廠區道路無明顯積塵,采取清掃、灑水等措施,保持清潔。
通過以上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可以有效實現對A級標準常規焦爐的無組織排放管控治,為保障環境的健康和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