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首先,打開主氣路、上氣路、下氣路截止閥,開啟噴頭供水截止閥,預濕巖體表面,然后啟動電機,打開振動器氣路截止閥,料斗中加入拌合料,開始作業。工作中噴頭操作人員應適當調節噴頭供水量,保障砼料具有適合的水灰比。主機操作人員應注意觀察主機側面余氣孔,如有余料,應適當減小下氣路供氣量。直到機器余氣口處沒有物料,設備正常工作為止。
停機操作
停機前,首先停止加料,帶噴頭處無物料時,關閉供水截止閥,同時向料斗內加入少量濕砂石,幾遍將料斗和轉子料腔中的殘料沖刷干凈,帶噴頭處無物料時,關閉電機電源及各氣路截止閥。
浙江溫州一拖一錨噴機
PZ系列混凝土噴漿機是利用壓縮空氣,將按一定配比的混凝土拌和料通過管道輸送并高速到受噴面上凝結硬化,從而形成混凝土支護層。近年來,混凝土技術以其簡單的工藝、獨特的效應、經濟的造價和快捷的施工速度,在建筑、鐵公路施工、礦山井巷建設、邊坡加固等領域廣泛應用。
平臺化思維構建生態圈。在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用戶角色將完成從單純的服務和產品接受者,到共同價值創造者的華麗轉身。搭建外部參與者樂于協同創造價值的在線和線下平臺,正在改寫競爭規則。徐工正在打造3+N平臺,三個線上:徐工起重在線平臺、徐工起重電商平臺、金引擎專屬社區平臺;N個線下平臺:建立吊裝生態鏈溝通平臺,推動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吊裝租賃企業、工程施工業主建立自律、互動、互惠、互利的機制,促進各個吊裝領域利益方的深度融合。徐工這種平臺的精髓,在于打造一個多主體共贏互利、可發展的吊裝產業鏈生態圈。
工程車頭噴漿車
①回彈度低:干噴時,混凝土回彈度可達15%-50%,采用濕噴技術,回彈率可到10%以下。
②大大了機旁和噴嘴外的粉塵濃度,了對工人健康的危害。
③濕噴時,由于水灰比易于控制,混凝土不化程度高,故可大大混凝土的口質,混凝土 的勻質性,而干噴時,混凝土的水灰比是由手根據及觀查來進行調節的,混凝土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機手操作正確與否。
④生產率高:干式混凝土機一般不超過5m3/h,而使用濕式混凝土機,人工作業時可達10m3/h。
吊裝噴漿機組
噴漿機操作順序:
1、備齊施工機具、材料
2、檢查,處理危巖懸矸
3、補噴
4、打錨桿眼、壓網、聯網
5、復噴
6、檢查、整改支護,清理施工現場。
智能制造機械技術和設備的問世,引發大眾對于工業生產利弊和前途的思考。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的推廣和智能設備在社會生產中的逐漸認可及利用,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智能機械設備優于工業生產,其在未來必將代替廣泛的工業生產不可逆轉。
在裝備制造業率先打造了以客戶和市場為中心的信息化平臺,根據“互聯、智慧、可控、”的“兩化”融合方針,著力鍛造以互聯為基礎的全球及服務能力,以智慧為基礎的全球產品生命周期能力,以戰略為導向的全球風險內控能力,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的全程運行能力。為全球化蓄力起跑奠定基礎,成為踐行“互聯網+”戰略的先鋒。
施工現場
設備特點:
(1)采用萬向輪結構,使得更為方便。
(2)直通轉子式不粘結料腔,出料通暢,省時。
(3)四點彈性補償壓緊,密封效果好,機旁粉塵少,易損件壽命長。
(4)采用低壓高速渦旋氣流輸送,克服物料輸送中粘結,堵管和脈沖離折等問題,料流均勻,連續穩定。
(5)新型噴頭,出料彎頭裝置,噴敷效果,回彈少,噴層高。
(6)采用新型防粘料腔和出料彎頭,使得清洗更為簡潔。
(7)采用優質耐磨襯板和優質橡膠板,使用壽命大大。
1、每天結束噴漿作業之后,必須進行日常。
2、檢查各有無漏水、漏油、漏電的現象,若有及時排除。
3、檢查油量(柴油、液壓油、機油)、水量、電量是否充足,若不足應及時補充。
4、檢查各部位緊固件有無松動,若有應及時更換緊固件。
5、檢查轉向、剎車是否工作正常,若有異常應及時排除。
6、檢查各個關節部位是否靈活,有無阻滯現象,若有應及時排除。
7、檢查液壓油缸有無滲漏,缸蓋有無松動,若有應及時檢修恢復。
8、檢查皮帶磨損情況,有無異常磨損顯現,若有應及時排除故障。
9、對需要的各部位進行。
10、清理油污及沙塵。
1)加密設置(5米)監控量測測點,每天2次以上觀測圍巖收斂情況,隨時處理數據,有異常是立即上報。
2)每次注漿邊墻腳部位必須加強并進行徑向小導管補注漿。
3)每次開挖時在掌子面均勻布置設4個超長炮眼(4.5米),探明前方圍巖固結情況(開挖進尺1米),以決定是否對掌子面前方補注漿。
4)當掌子面為淤泥固結物時,采用預留核心土,人工鑿巖分部開挖。每開挖一側,待做好支護后再開挖另一側。
干式噴漿機工作原理為:攪拌好的干物料由配料攪拌機卸料口(或者人工拌料和上料)經過振動篩網供入噴漿機,由撥料器撥動注入轉子總成的料腔中,料腔歲轉子體到出料口處,在這里從氣路通入壓縮空氣,把物料吹入出料彎頭由旋流器引入另一股延期,呈多頭旋流狀把物料吹散、加速,并使其、浮游,進入輸料軟管,到達噴頭再添加適量補充水分后到受噴面上。浙江溫州一拖一錨噴機
設備發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