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的潤滑油用油大國,但是關乎潤滑油品質的國家標準卻長期處于直接拷貝和翻譯API、SAE等國際標準的現狀,這與我國的潤滑油發展和實力格格不入,國家自主標準呼之欲出。
中國之所以長期不能制定適合中國路況的自主標準,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在國內潤滑油市場當中,國際品牌如美孚、殼牌、嘉實多、道達爾、馬石油等長期占據高端市場,長城和昆侖處于中間位置,而眾多民營企業則只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奪那有限的市場空間。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往往是諸多歷史事件的推動者,而落后的市場情況不僅從側面反映了國標的相對落后,也使潤滑油自主標準的推動力略顯不足。
第二,想要制定自主標準,并使之具有實用性和權威性,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和實驗,這里就涉及到了要攻克的難點:自主研發的發動機設備。其實國家一直在努力嘗試制定自主標準,但是礙于自主發動機研發技術一直相對落后,不足以支撐整個實驗,這是最主要的難點;高額的經費。一個標準的制定,需要經過多種測試,路試、臺架試驗等等,不僅花費的周期較長,費用也是數以億計,不是一般小企業、小機構所能夠涉足的,而國外的研究機構多有集團或財團的支持。
現如今,隨著發動機技術的不斷成熟,國內主機廠如一汽、玉柴、濰柴等企業已經能夠完全自主研發發動機,且質量達到國際標準,使制定標準的最大難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至于經費問題,在國內已經不再是什么難事,眾多主機廠、潤滑油企業、基礎油企業、添加劑公司及其他機構、協會等,如果合力共同協商制作,自主標準指日可待。
2016年9月13日,由中國內燃機學會發起,中石油、中石化、中國一汽、濰柴、濰柴、江淮、東風汽車、漢地潤滑油、瑞豐、北汽福田戴姆勒、天合等企業共同創始的發動機潤滑油中國標準開發創新聯盟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發動機潤滑油自主標準拉開了帷幕,是繼美國API、歐洲ACEA、日本JASO等標準之后,一個全新的、國際性的國家標準,不僅是預示著我國潤滑油歷史上了一個新臺階,也標志著我國作為潤滑油大國崛起邁出了關鍵性的第一步!
中國有著十分復雜的路況,城市、城鎮、農村、山區等等,環境錯綜復雜,第一個自主標準的研發意義十分重大。根據成立大會宣布的聯盟計劃,預計將在2019年12月前完成發動機潤滑油中國標準體系的研究,并推出中國第一個自主柴機油國家標準。屆時,中國將擁有第一個完全屬于自己、適用于本國路況的潤滑油標準,并將與國際標準接軌,成為世界潤滑油標準里舉足輕重的一員。